健康大河南讯:(文|郑州市骨科医院康复医学科主治医师 张宁)
在现代医学中,骨科手术是治疗骨折、关节疾病等骨骼系统损伤的重要手段。然而,手术仅仅是治疗过程的一部分,术后的功能康复同样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探讨骨科术后功能康复的重要性、基本原则及不同阶段的康复措施,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并积极参与康复过程,实现最佳恢复效果。
一、骨科术后功能康复的重要性
骨科术后功能康复是所有成功骨科手术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手术效果的延续,更是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能力的关键。现代医学治疗骨折的三大原则包括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复位和固定通常通过手术完成,而功能锻炼则贯穿整个康复过程,旨在恢复患者的生理功能,确保其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功能康复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它能够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软组织损伤的修复;其次,通过肌肉和关节的功能锻炼,可以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最后,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回归家庭和社会。
二、骨科术后功能康复的基本原则
循序渐进:康复训练应从低强度、低频率开始,逐步增加训练强度和时间,避免操之过急导致二次伤害。
动静结合:既要保证适当的休息,又要进行适当的活动,以促进肌肉和关节的恢复。
主动和被动相结合:以主动活动为主,辅以被动活动,强调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无痛原则:所有康复训练都应在无痛或轻微疼痛的条件下进行,避免暴力训练造成新的损伤。
三、骨科术后功能康复的不同阶段
骨科术后功能康复通常分为早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康复目标和内容。
1、早期康复(纤维骨痂形成期,第0—4周)
(1)急性期(术后48小时)
康复目标:消除肿胀、缓解疼痛、预防并发症。
康复内容:局部制动、保护患肢;加压包扎;冰敷以缓解疼痛、收缩血管、减少出血和渗出;抬高患肢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此时以伤肢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为主,非损伤部位应开展早期康复,预防继发性功能障碍。
(2)亚急性期(术后48小时—4周)
康复目标:逐步恢复关节活动范围、增加肌力训练、重建神经-肌肉控制。
康复内容:患肢抬高,保持正确体位;等长收缩训练;受伤部位远端及邻近关节的活动范围训练。同时选用脉冲电磁疗、低强度脉冲超声、电刺激治疗等物理因子治疗。
2、中期康复(骨痂形成期,第5—12周)
康复目标:消除残存肿胀、软化和牵伸挛缩的纤维组织、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恢复肌肉的协调性。
康复内容:继续加强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训练,同时进行有氧耐力训练,鼓励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工作和娱乐活动。
3、后期康复(骨折愈合期,第12周以后)
康复目标:全范围的功能活动、全功能性肌力和耐力、训练肢体的协调性和灵巧性、促进生活和工作能力的最大限度恢复。
康复内容:采用三级、四级松动技术,进一步增大关节活动范围。对于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僵硬患者,可考虑佩戴动态或静态渐进支具。继续进行肌力和肌耐力训练,恢复身体体能;进行本体感觉和神经肌肉控制强化功能恢复;完全融入日常生活、工作和娱乐活动。
四、骨科术后功能康复的具体措施
1、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骨科术后功能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务人员应对患者的情绪进行引导,告知其具体的训练计划,并鼓励患者循序渐进地完成训练,避免操之过急导致二次伤害。
2、助力运动与被动锻炼
在训练过程中,如患者无法达到力量需求,可提供一定的外力协助,帮助进行运动训练。此外,适当的按摩可以确保血液循环通畅,医护人员指导下对各关节进行活动,每个关节活动次数以20~30次为宜。
3、主动锻炼
主动锻炼以放松肌肉、促进血液流通为主,包括多关节配合运动。家属或医护人员应陪同患者完成训练,加强肢体训练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肌肉功能的恢复。
4、特定骨折的康复方案
锁骨骨折:早期进行握拳、伸指、分指、腕屈伸等主动练习;骨折后2~4周增加捏小球、抗阻腕屈伸运动及被动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转运动;骨折愈合后进行全面练习肩关节活动。
肱骨干骨折:固定后做伸屈指、掌、腕关节活动;伤后2-4周逐渐做肩、肘关节活动;骨折愈合后增加前臂旋转活动及用手推墙动作。
股骨颈骨折:术后早期做趾与踝关节的主动伸屈、旋转活动;术后第二周开始做髋与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3周后做屈伸患肢练习;术后1个月加强髋、膝、踝部的肌力训练。
五、结语
骨科术后功能康复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需要患者、家属和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患者不仅能够加速康复进程,还能提高生活质量,更好地回归家庭和社会。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骨科术后功能康复工作,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康复指导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