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频道新闻热线:
0371-65791999
【健康科普讲堂】刘巍:儿童在医院做检查哭闹不配合怎么办?
发表时间 2024-09-18 11:03   阅读 85755

健康大河南讯:(文|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与围手术期及疼痛医学部主治医师 刘巍)

在儿科医疗领域,面对儿童患者时,尤其是那些年幼、易动或是对医疗环境充满恐惧的孩子,如何确保检查与治疗的顺利进行成为了医生们的一大挑战。其中,镇静技术的引入与应用,无疑为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本文将深入探讨儿童检查中麻醉医生采用镇静技术的方方面面,从定义、与麻醉的区别、应用场景、显著优势,到实施前后的准备与注意事项,全面展现这一技术的重要性与细致操作流程。

一、儿童镇静技术的定义与意义

儿童镇静技术,简而言之,是麻醉医师或儿童专科医生针对儿童患者的特定需求,通过精确的药物配方及先进的医疗技术,诱导孩子进入一种深度放松或睡眠状态,从而在减少焦虑、恐惧情绪的同时,确保患儿能够平稳、顺利地完成各种必要的医疗检查或治疗项目。这项技术不仅保护了儿童的心理健康,避免了因不配合而造成的检查失败或多次重复,还大大提高了医疗操作的效率与质量。

二、镇静与麻醉:细致区分,精准应用

尽管镇静与麻醉在目的上都是为了使患者处于某种“非清醒”状态,以便进行医疗操作,但二者在本质上是截然不同的。镇静侧重于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与恐惧心理,使其在保持自主呼吸与循环相对稳定的同时,能够对外界刺激做出一定程度的反应。相比之下,全身麻醉则更为深入,通过药物作用使患者完全丧失意识与痛觉,同时抑制反射与肌肉活动,为更为复杂的手术操作提供条件。因此,在儿科医疗中,麻醉医生会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检查需求及年龄特点,谨慎选择并调整镇静或麻醉的深度与方式。

三、镇静技术的广泛应用场景

1、检查项目

影像学检查:如核磁共振(MRI)、CT扫描等,这些检查通常需要患儿保持长时间的静止不动,对于活泼好动的儿童来说难度极大。通过镇静技术,可以使患儿在睡眠中完成检查,获得清晰的影像资料。

功能性检查:如心脏超声、肌电图、听力筛查、肺功能测试等,这些检查同样要求患儿配合度高,而镇静技术能有效提升检查的顺利性与准确性。

2、治疗项目

门诊小手术:如色素痣切除、血管瘤治疗等,虽然手术规模不大,但儿童患者的恐惧与抗拒心理往往影响手术进程。镇静技术能有效缓解患儿的紧张情绪,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医疗护理操作:如门诊石膏固定、伤口拆线等,这些操作虽非手术,但也可能因患儿的不配合而增加难度。镇静技术的应用,能让患儿在平静的状态下接受操作,减少痛苦与不适。

四、镇静技术的显著优势

心理保护:减轻儿童的焦虑与恐惧心理,避免留下心理阴影,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

提高舒适度:使儿童在无痛、无恐惧的状态下接受检查与治疗,减少不适感与抗拒行为。

提升效率:通过控制儿童的行为与运动,便于医护人员迅速、准确地完成医疗操作,缩短诊疗时间。

增强安全性:在镇静状态下进行医疗操作,有助于减少因患儿不配合而造成的意外伤害风险。

五、镇静前后的精心准备与细致护理

1、镇静前准备

病史告知:家长需详细告知医生患儿的既往病史、药物过敏史等信息,以便医生制定个性化的镇静方案。

空腹要求:根据食物种类不同,患儿需提前一定时间禁食禁水,以确保镇静药物的安全使用。

睡眠调整:建议家长在镇静前调整孩子的作息,让孩子晚睡早起,检查前避免过度睡眠,以提高镇静效果。

2、镇静后护理

观察与监护:检查或治疗后,患儿需在专业人员的监护下恢复清醒,确保无不良反应后方可离院。

饮食恢复:患儿完全清醒后,应从少量温水开始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避免进食过快过多引起不适。

近距离陪护:镇静后24小时内,家长需保持近距离陪护,防止患儿因意识尚未完全恢复而发生意外。

六、结语

儿童镇静技术作为现代儿科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提升检查与治疗效率、保护儿童心理健康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任何医疗技术的应用都需谨慎对待,特别是针对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因此,在实施镇静技术时,必须严格遵循专业规范与操作流程,确保患儿的安全与舒适。同时,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家长对镇静技术的认识与理解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以患儿为中心,为他们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