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频道新闻热线:
0371-65791999
【健康科普讲堂】张坤:脑血管疾病高风险群体综合评估及自我监测、管理
发表时间 2024-09-30 19:20   阅读 67965

健康大河南讯:(文|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三病区主治医师 张坤)在当今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和生活方式的快速变化,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元凶之一。它不仅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严重损害,还对其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因此,提高公众对脑血管疾病的认知,了解综合评估在预防、诊断和治疗中的关键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脑血管疾病高风险群体的综合评估方法、自我监测策略及日常管理措施。

一、脑血管疾病高风险群体概述

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脑梗塞、脑出血等,其发病与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心理压力等。特别是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壁老化,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显著增高,从而增加了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高风险群体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人:

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血压控制不佳、不规律服药的患者。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者易引发脑血管病变。

高血脂患者: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

吸烟者:长期吸烟会损害血管内膜,促进血栓形成。

缺乏运动者:缺乏运动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增加脑血管病风险。

饮食不健康者:高盐、高糖、高脂肪饮食易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等。

心理压力大者:长期的心理压力会影响血管健康,增加发病风险。

二、综合评估的重要性与方法

综合评估是早期发现脑血管疾病风险并制定有效应对策略的关键。综合评估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医学检查:包括血压、血糖、血脂等常规指标的检测,以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颈部血管超声、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血管状况和健康状态。

生活习惯评估:包括饮食、运动、吸烟、饮酒等方面的评估。通过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可以评估其对血管健康的潜在影响。

家族病史:了解患者的家族中是否有脑血管疾病的病史,因为遗传因素在脑血管疾病发病中占据重要地位。

个人症状:询问患者是否有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等脑血管疾病的早期症状,这些症状可能是脑血管疾病的预警信号。

评估方法包括问卷调查、生物标志物检测、影像学检查等。其中,影像学检查在评估脑血管状况方面尤为重要,如CT血管成像(CTA)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等可以清晰显示血管狭窄、闭塞及斑块情况。

三、自我监测与管理策略

除了专业的医疗评估外,高风险群体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进行自我监测和管理,以便早期发现脑血管疾病的潜在迹象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高血压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糖尿病患者应监测血糖,高血脂患者应关注血脂水平。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减少盐分、糖分和脂肪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的摄入。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饮酒。

适量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等。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压和血脂水平。

戒烟限酒:吸烟者应尽早戒烟,避免二手烟暴露。限制酒精摄入,避免长期大量饮酒。

心理调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和情绪波动。可以通过放松训练、心理咨询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

关注早期症状:一旦出现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等脑血管疾病的早期症状时,应立即就医检查。

四、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

一旦确诊脑血管疾病,药物治疗在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抗血小板聚集药等。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控制病情,预防复发。患者应按医嘱正确用药,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对于已经经历过脑血管事件的患者而言,科学有效的康复训练是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和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手段。康复训练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方案,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认知训练等。同时,患者和家属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康复计划,保持耐心和积极的心态。

五、多学科协作与联合诊疗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多个共享危险因素和共同的病理基础——动脉粥样硬化。因此,在诊疗过程中需要多学科协作和联合诊疗。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心-脑-颈动脉的联合评估,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用药策略和目标上需权衡不同疾病的治疗需求,避免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和副作用。对于复杂的病例如心-脑-颈动脉联合病变患者,应考虑同期血运重建等综合治疗措施。

六、结语

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通过综合评估、自我监测和科学管理可以有效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高风险群体应关注自身健康状况,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并遵医嘱进行治疗和康复。同时,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也应加强对高风险群体的健康教育和随访管理,提高公众对脑血管疾病的认知和重视程度。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健康,远离脑血管疾病的威胁。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