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讲堂】张相府:从吞咽困难到食管癌 这些预警信号你捕捉到了吗?
发表时间 2024-12-04 17:11   阅读 76061

健康大河南讯:(文│南乐中兴医院肿瘤科 张相府)在我们身体的深处,有一条至关重要的管道,它默默无闻地承担着将食物从口腔运送到胃部的重任,这条管道就是食管,当这条生命通道遭遇恶性肿瘤的侵袭时,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将面临严重威胁。

食管恶性肿瘤主要分为鳞状细胞癌和腺癌两种类型。鳞状细胞癌主要发生在食管的中上段,与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而腺癌则多见于食管下段,与胃食管反流病、肥胖等现代生活方式有关。食管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存在差异,某些地区由于特定的饮食习惯和环境因素,其发病率尤为突出。

其实,食管恶性肿瘤的发病并非无迹可寻,其背后隐藏着多种复杂的因素。吸烟和饮酒是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主要危险因素,烟雾中的致癌物质和酒精对食管黏膜的慢性刺激,容易引发细胞癌变。长期食用过热、过硬、过粗糙的食物,以及腌制、熏制食品中的亚硝酸盐等化学物质,都可能增加食管癌的发病风险。此外,胃酸和胆汁等消化液反复刺激食管下段黏膜,可能导致黏膜细胞发生癌变,从而引发食管腺癌。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也是食管癌发病的重要原因。家族中有食管癌病史的人,其患病风险可能高于普通人。某些地区由于土壤、水源中缺乏某些微量元素,或存在重金属污染等环境因素,也可能导致食管癌的发病率升高。

那么,食管恶性肿瘤有没有早期症状呢?食管恶性肿瘤的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容易被忽视。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能出现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体重下降、声音嘶哑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表明肿瘤已经侵犯到食管周围的组织或器官,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对于怀疑患有食管恶性肿瘤的患者,通常会采用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等方法进行诊断。内镜检查可以观察食管黏膜的情况,必要时可取活检进行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如CT、MRI、超声内镜等,可以了解肿瘤的大小、位置、侵犯范围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病理学检查是确诊食管恶性肿瘤的金标准,通过活检取得的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以确定肿瘤的类型和分期。

食管恶性肿瘤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肿瘤分期和病理类型等因素。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以及免疫治疗。对于早期食管癌患者,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通过切除肿瘤及其周围的正常组织,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对于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放疗和化疗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缩小肿瘤体积,减轻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近年来,免疫治疗在食管癌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使其能够识别和杀灭肿瘤细胞。对于部分食管癌患者,可能需要采用手术、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等多种手段的综合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中,每一口美食的享受,都是对我们忙碌日常的小小慰藉。但是,在这份简单的快乐背后,食管也可能默默承受着不为人知的挑战。让我们关注食管,从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做起,定期进行筛查,共同为健康护航。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