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河南讯:(文│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二病区 张海鹏)
一、什么是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所谓的“靶点”是肿瘤细胞表面或内部信号传导通路的某个“要点”,用针对性的药物,无论口服,还是静脉注射,都能对其进行阻断,让肿瘤无法生长,最终凋亡。比如,电影《我不是药神》里的神药“伊马替尼”,就是一种特异性很强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胃肠间质瘤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都有很好的效果。如果把恶性肿瘤比作一把锁,那么靶向药物就好比是开这把锁的钥匙。
为了对肿瘤进行真正的精准打击,许多靶向药物都需要基因检测筛选适合的患者。比如结直肠癌的全RAS及B-RAF基因检测,对是否可应用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及预后的判断是必须的。乳腺癌HER-2基因检测对是否能应用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DS8201等也是必须的。
根据不同的靶向部位,研究人员将靶向治疗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肿瘤细胞靶向治疗;另一类是肿瘤血管靶向治疗。肿瘤细胞靶向治疗是把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异性抗原或受体作为靶点,在肿瘤形成的必经或主要通路上打掉它,精准性较高。而肿瘤血管靶向治疗,是针对肿瘤血管迂曲增多的乱象,减少肿瘤血管生成的,从而使肿瘤血管重塑,有利于免疫细胞运输和抓捕、杀伤肿瘤细胞。
二、哪些肿瘤患者适合使用靶向药物?
尽管靶向药物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并不是每个肿瘤患者都可以应用的。抗肿瘤血管靶向治疗是相对“广谱”的靶向治疗,只要无出血风险,是可以应用的。而肿瘤细胞靶向治疗的目标人群为具有特定基因突变的患者,这个基因是否有异常,也需通过获取体内相应组织,进行基因检测来确定。
三、靶向治疗有副作用吗?
靶向治疗相比化疗副反应较小,但也有副反应,常见的有过敏反应、皮疹、腹泻、高血压、口腔溃疡、伤口愈合缓慢等等,严重的还可引起出血,肠穿孔等。但需要注意的是,某些靶向治疗的副作用出现可能是“吉兆”。例如,吉非替尼发生皮疹、仑伐替尼、瑞戈非尼出现手足综合征的患者,往往比不发生的患者疗效更好。
四、如何正确服用靶向药物确保疗效?
(1)严格遵医嘱,定时定量服用;
(2)避免突然增加或者减少剂量;
(3)绝大多数空腹服药;
(4)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服;
(5)某些水果如柚子、橙子等会降低药效,建议避免摄入这些食物。
肿瘤的靶向治疗已处于抗肿瘤药物开发的领军地位,也成为精准医疗的基石。随着越来越多的抗肿瘤药物被批准上市,我们相信,终有一天会实现“治愈癌症”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