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当今医疗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为众多血液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及某些恶性肿瘤患者带来了生命的希望。然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精湛的医术,更在于一个至关重要的决策点,就是移植时机的选择。对此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主治医师李珍做客演播室,为大家讲解关于造血干细胞的相关知识。
首先欢迎李老师的到来,您先和观众朋友们打个招呼吧。
嘉宾:
采访提纲:
问题一:李老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通过静脉输注健康供者的造血干细胞,重建患者正常造血与免疫系统,从而达到治愈一系列疾病的目的,此一过程即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目前造血干细胞主要来源于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剂动员后的外周血,还可以来源于脐带血,这些造血干细胞均可用于重建造血与免疫系统。
问题二:移植时机的选择对患者预后有哪些具体影响?
不同疾病选择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时机不同:1、中高危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建议在第一次缓解期行异体移植,尤其是高危患者。若出现原发耐药无法缓解,或者复发后无法再次缓解,可以直接进行移植;2、儿童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高危或出现复发,建议在缓解后尽快进行移植,而成年人则建议在缓解期行异体移植。
问题三:李老师,不同疾病阶段(如急性期、缓解期)对移植时机有何要求?
恶性血液病争取在缓解期进行移植,这样肿瘤负荷低,移植后复发风险降低。对于非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急性起病的可以选择尽快移植,慢性起病的可以择期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但要避免反复输血引起的铁过载。
问题四:李老师,年龄、体重、体能状态等因素如何影响移植决策?患者是否有其他并发症或基础疾病需要考虑?
造血干细胞移植对年龄、体能状态要求比较高,年龄大于60岁、体能状态差的患者移植耐受性差,移植后并发症处理更加困难,因此移植前需要经过系统的检查,以评估患者是否能够耐受。对于一些合并感染及心脏疾病的患者,建议到有经验的移植单位进行咨询。
问题五:完全匹配与部分匹配对移植时机有何不同要求?
HLA相合度对移植时机没有要求,部分匹配的移植物抗宿主病效应更强,抗白血病作用更强。
问题六:李老师,预处理方案的制定与移植时机有何关联?
对于恶性血液病患者,缓解期和复发难治状态下预处理方案的强度要求不同的,复发难治状态下需要更强的预处理方案来降低肿瘤负荷,促进干细胞植入,减少移植后复发。
问题七:哪些并发症是移植后常见的,它们与移植时机有何关系?
移植后常见并发症包括:一、感染,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卡氏肺囊虫肺炎等,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巨细胞病毒感染,可表现为巨细胞病毒肺炎、肠炎、肝炎、视网膜炎等等。二、肝静脉闭塞病,病人表现为体重增加、腹部疼痛、肝脏肿大、腹水等等。三、移植物抗宿主病,这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由于供体的T淋巴细胞攻击病人细胞引起的,严重的需要应用免疫抑制治疗。
移植前治疗疗程越长,患者免疫功能越差,移植后恢复的也越慢,并发症增多,因此,建议患者在疾病早期控制好的情况下及时咨询移植相关医生,从而做出合适的治疗方案。
问题八:李老师,近年来,造血干细胞移植时机选择有哪些最新进展和趋势?新技术、新药物是否改变了移植时机的选择标准?
近年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快速发展,在治疗上有了更多的选择,例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不再是数年内致命的疾病,已从“白血病”转移至“慢性”,多数患者能获得长期生存,短期内不需要移植,但靶向药物最终是否能取代移植,目前还不明确。还有现阶段CD19 CAR-T治疗R/R B-ALL的高缓解率令人鼓舞,但部分患者的CR持续时间有限,远期疗效不理想,根治率有限,尤其是CAR-T治疗后复发,比较棘手。因此就有了CAR-T桥接移植来减少复发,获得更好的生存。因此不论新型靶向药物,或是免疫细胞治疗,和干细胞移植都不是彼此互为对手的关系,也不存在谁取代谁的胜负之争。每种治疗方式,有各自独特的优势和限制,也都在不断改进、优化、丰富。期待各种治疗方式的有机组合,强强联合,扬长避短,使更多的血液肿瘤患者受益。
结尾:好的,非常感谢李老师的精彩讲解。相信通过刚刚的讲解,大家会更加了解关于造血干细胞的相关知识。造血干细胞移植时机的选择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动态调整。通过科学的评估与决策,我们可以为患者找到最适合的移植时机,从而提高移植的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好了,本期节目到这里就要结束了,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