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讲堂】王祯:儿童自闭症:无声世界里的孤独行者,我们如何靠近?
发表时间 2025-02-14 09:26   阅读 86276

健康大河南讯:(文|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儿保科 王祯)

在五彩斑斓的童年画卷中,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仿佛生活在自己的小宇宙里,对外界的喧嚣充耳不闻,对周围人的笑容视而不见。他们的世界,静悄悄却充满了不为人知的挑战——这就是儿童自闭症,一个日益受到社会关注的特殊群体所面临的困境。本文将深入探讨儿童自闭症的成因、症状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旨在搭建一座理解与关爱的桥梁,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些“孤独行者”的内心世界。

一、自闭症:不是简单的“内向”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其核心特征包括语言障碍、社交障碍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与普遍认为的“性格内向”不同,自闭症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心理现象,其成因涉及遗传、免疫、神经生化、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遗传因素尤为关键,研究显示,自闭症的遗传率高达80%~90%,这意味着家族中有自闭症患者的儿童患病风险显著增加。此外,免疫系统异常、脑部结构和功能的特定变化,以及围生期因素(如出生时窒息、缺氧)等,都可能对自闭症的发生产生影响。

二、症状多样,识别是关键

自闭症的症状表现多样,且存在个体差异,但以下几个核心特征尤为显著:

语言障碍:这是自闭症儿童就诊的主要原因之一。他们可能表现出发音困难、理解能力受限、语言运用能力低下,甚至完全丧失语言能力。有的孩子会反复模仿他人的话语,却无法进行有效交流。

社交障碍:自闭症儿童在社交互动上存在明显缺陷。他们往往缺乏眼神交流,对他人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不敏感,甚至拒绝肢体接触。在集体活动中,他们更倾向于独自玩耍,对同伴的兴趣有限,难以建立友谊。

重复刻板行为:自闭症儿童对特定物体或活动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兴趣,并因此形成固定的行为模式,如反复转圈、嗅闻物品、排列玩具等。这些行为不仅占据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可能干扰到日常生活和学习。

其他伴随症状:约70%的自闭症儿童存在智力发育迟缓的问题,尽管部分儿童在某些领域(如音乐、艺术)可能展现出超乎寻常的天赋。此外,注意力不集中、攻击性行为、自伤行为等也是自闭症儿童常见的伴随症状。

三、诊断之路:科学严谨,全面评估

自闭症的诊断需要依靠专业的医疗团队,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行为观察、心理评估以及必要的医学检查来完成。医生会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或《诊断与统计手册:精神障碍》(DSM)中的诊断标准,综合考虑儿童的语言、社交、行为等多方面表现,作出最终诊断。值得注意的是,自闭症的诊断并非一成不变,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和干预治疗的效果,其症状可能会有所改善或发生变化。

四、治疗干预:多维度,全方位

自闭症的治疗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教育训练:通过结构化教育、人际关系发展干预等手段,提升自闭症儿童的语言、社交、认知及自理能力。

心理治疗: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能够帮助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应对情绪问题,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药物治疗:在必要时,医生可能会开具药物以缓解自闭症儿童的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等症状,但需强调的是,药物治疗通常作为辅助手段。

家庭参与:家庭是自闭症儿童治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长的理解、支持与积极参与,对于儿童的康复至关重要。

膳食补充剂:一些研究表明,特定的膳食补充剂(如维生素D、萝卜硫素)可能对改善自闭症症状有益,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五、结语:理解、包容与希望

自闭症儿童的世界虽然静默而孤独,但通过科学的干预和治疗,他们依然有机会拥抱更加多彩的人生。社会的理解、包容与支持,是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最坚强的后盾。让我们携手努力,为这些“孤独行者”点亮前行的灯塔,让爱与希望照亮他们的未来之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是在帮助自闭症儿童,更是在促进整个社会对多样性的尊重与接纳,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包容的社会环境。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