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已过,眼下正值麦田追肥的最佳时节,在正阳县彭桥乡辖区的东腾达种植家庭农场,包地多年的汪国林夫妇准确把握好小麦种植的追肥时间节点,及时到合作的农资服务中心购买了100多袋绿色肥料后,加班加点地把这些肥料撒到承包的1000多亩土地上,为熬过了寒冷冬天的一块块麦田里成长的、“饥渴难耐”的一畦畦小麦苗送上“及时肥料”。
数十年前,有着敏锐商业头脑的汪国林觉得承包土地是不错的选择,和妻子一合计,就在家乡“雷厉风行”地干了起来。当时,由于没有什么先进的农业机械,汪国林夫妇靠着一身的力气,一边含辛茹苦地带着俩孩子,一边玩命地劳动,只要手里一有钱就购买种地必需的农机、农具等,在成功攒够了“第一桶金”后像滚雪球一样逐渐扩大承包土地的面积,由没有什么文化的农民群众一跃成为创业成功、小有名气的“创业达人”,更在履行了相关组织程序后被成功推选、荣幸当选为人大代表,以人民公仆的身份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着。
靠土地承包致富后,农家出身的汪国林夫妇觉得自身的知识还是有缺陷,不能从事农产品加工与销售,于是,他们就以规模种植为突破口,和相关公司、企业、农资服务中心等加强合作,大量采购优质肥料、良种,又在该县相关业务部门和彭桥乡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展良种繁育与推广、新技术尝试与应用、绿色防控、机械化种植、专业化管理等,精准把握好化肥、农药、种子等的“源头关口”,及时更新、改进和采购新型农机设备、农具设备,用统一采购的农资和先进的农业机械来不断节省规模种植带来的成本,通过业务部门、科研院校、农技人员、加盟农户等的通力协作来提高田间管理效率、技术落地效果和新品种种植成果,让规模化经营能够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
根据市场需求,汪国林夫妇适时制定种植时间表,采用换种、休耕、深耕等方式,种植销量好的农特产品,并以合理的方式及时流转当地的闲置土地,用大量的专业机械对承包的土地进行整治、机井安装、排水设施优化等,充分盘活土地资源,让一块块乡村地区的闲置土地在经营有道的夫妇俩的手里真正“活”起来。
据彭桥乡相关部门负责人吴强介绍,为支持汪国林夫妇做大、做强家庭农场的规模种植,彭桥乡积极为其争取相关项目、申请相关政策补贴、发放化肥种子、派遣技术员下乡指导、联系其到县里免费参加技术培训等,既让汪国林夫妇农场里的土地有“富”起来的坚实硬件基础、政策支持、补贴发放等,又用各级党员干部一心为民、不求回报地结对帮扶、我为群众办实事等一系列活动来温暖夫妇打拼多年、经常乐于助人的“创业达人”的心房,更通过培育和孵化汪国林夫妇这样的创业典型激励更多农民群众主动向先进靠拢、向榜样学习,用“领头雁”的先富带动更多农民群众的“富”起来,有效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打造好“金色粮仓”。(刘国清 滕敬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