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追肥正当时,绿色防控也重要。日前,在正阳县慎水乡辖区的广超种植养殖家庭农场,按照扬州大学张瑞宏教授及其科研团队提供的多次技术指导,“学业有成”的农场工作人员一大早便到地里查看小麦的长势情况,再根据麦苗长势、土壤墒情等因地制宜科学追肥,让需要“营养”的小麦苗们“铆足劲”。
“要下雨、下雪了,雨雪前追肥是很合适的,不过,有的麦田里的麦苗长势不错,还是不能施肥过多,避免春季气温升高后的麦苗长势过旺、麦田‘营养过剩’等。跟着扬州大学张教授学了不少科学种田的真本事,知道技术的重要了,也觉得亩产增加几百斤更是很容易实现的事儿啊!”看着田间麦苗长势很均匀、很旺盛和麦田排水状况良好等,农场工作人员蹲下身子,摸着眼前绿油油、稍显冰凉的麦苗,欣慰地说道。
当前,广超家庭农场内的麦田已进入春季田间管理时期。据专家会商研判、农场实地调研等,受异常气候等因素影响,雨雪天气过后的农作物病虫害也即将进入“高发期”,尤其是红蜘蛛、条锈病等常见病症,对小麦增产增质带来不少威胁。
为打牢小麦丰收基础,张瑞宏科研团队要求农场要根据病虫发生情况,提早制定和采纳绿色防控措施,实现控害增产和减药增效的有机统一,并充分发挥合作农资服务中心、农技人员的技术指导作用和家庭农场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推进现场研判、统防统治、群防群治等,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早根除,为小麦的春季成长关键期扫清病虫害带来的不利影响。
“受近期寒潮、突然升温等天气影响,小麦病虫害呈多发态势。”张瑞宏教授介绍,他和由他领衔的科研团队第一时间启动农技专家支农活动,组织院校专家进行线上指导、安排农场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因田制宜、分地块制定小麦、春花生等农作物生产技术指导意见,精准精细精准做好病虫害防治措施,助力夏粮夺取丰收。
“当前,广场家庭农场的小麦田间管理已进入常态化的‘快跟进’,广大农户还要做好几点:要加强病虫害防控,选对药剂后综合用药,做到一喷多防、避免踩踏麦苗的效果,要加强肥水管理,根据土壤墒情,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科学施肥、追肥,不能过度追肥、重复追肥、叠加施肥等,要科学化控,严格关注小麦的长势状况,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预防旺长、倒伏等现象发生。”连日来,在全国各地“快跟进”指导农业生产的张瑞宏教授提醒。
据悉,为努力实现“增产行动”,该农场启动夏粮增产助丰收行动,派出工作人员,和农资中心、农技员等分片包干、挂图作战,并深入附近农户的麦田,大力开展技术指导,确保扬州大学的技术指导收到更好的增产效果。(李强 滕敬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