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阳县人民法院:司法“小建议”撬动诉源“大治理”
发表时间 2024-02-23 17:21   阅读 25878

每一个司法案件都是反映社会的一面镜子,都牵动着人民群众感知社会治理效能的“末梢神经”。如何从个案办理延伸到社会治理?正阳县人民法院给出了答案。

行政审判一头连着人民群众,一头连着行政机关。2024年1月,正阳县人民法院行政审判法官在审理一起行政诉讼案件中发现,某镇政府未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交答辩状及证据材料,影响到案件正常审理,损害政府公信力。

正阳县人民法院向某人民政府发出一份司法建议,该司法建议对该镇政府近三年来的行政案件进行全面梳理,分析了行政机关诉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某人民政府监督镇政府依法履职,并做好行政应诉工作,出庭并“出声”,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

“刚开始我们也很疑虑,怎么写?写轻还是写重?点名还是不点?”撰写司法建议的法官很是纠结,最终还是决定只要能从源头上规范依法行政,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就要突破情面观念,该点名就点名。

“我们已责令该镇政府复盘近年来行政诉讼中存在的问题,专题研究部署了贵院提出的工作建议,将进一步督促落实领导责任,推动出庭应诉……”收到司法建议后,某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制定完善出庭应诉相关办法,并书面函复正阳县人民法院,将进一步规范案件流转程序,做好行政诉讼应诉提醒工作,加强监督和考核,积极配合和支持法院实质性化解行政。

司法建议发出后,行政案件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上升至99.4%,“告官不见官”“出庭不出声”现象越来越少,“一把手”在庭审中的“参与感”越来越强,实质化解行政争议的效果不断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通过司法建议“小切口”,解决社会治理“大问题”,正阳县人民法院制定了司法建议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归口管理制度,针对审判实务中易发多发的类案或典型案件,重点挖掘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实现司法建议“源于案件,又超越案件”的良好效果。

近年来,正阳县人民法院践行能动司法理念,积极透过个案表象深挖问题本质,及时向相关部门、单位发出10多份司法建议,消除了一批影响高质量发展的隐患问题,实现了“建议一件、治理一片、服务一方”的社会效果。(王树恒)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