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万物生,灌溉正当时。春季灌溉是土地过冬后“喝的第一口水”,对农作物生长至关重要。为确保春灌用水引得来、浇得上,焦作市水利局从定、管、调、用等各环节发力,让每一滴水都用在“刀刃”上,让有限的水资源浇灌出丰收的无限希望。
“早”字当先,下好备灌“先手棋”
中国小麦看河南,河南小麦看焦作,春灌对小麦的正常生长和返青起身有着重要作用。为保障全市小麦高产形势稳定,焦作市水利局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立足于早、着眼于快、落脚于实,抓住冬灌刚刚停歇、春灌尚未开始的“空窗期”,对灌区进行全面“理疗”。
自二月份以来,焦作市大中型灌区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综合考虑雨情、土壤墒情、灌溉水源、作物种植结构及用水户用水需求等,分析研判灌溉用水形势,提前摸清灌溉农田面积,科学制定灌区灌溉方案和灌溉计划,扎实做好灌前各项准备工作。一方面,通过开展渠道清淤“大作战”,确保主“动脉”及“毛细血管”全部通畅。对巡查发现的裂缝和破损漏水洞,组织人员及时修补,减少“跑冒滴漏”现象,力争有限的蓄水全部灌至农田。另一方面,协调处理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项目建设与春灌的关系,做到应浇尽浇,为夏粮丰收创造有利条件。
“实”字为要,做足春灌“水文章”
早春的怀川大地上,绿油油的小麦一望无际,阡陌纵横的农田里到处是忙碌的身影。“这水来得很及时,浇到地里以后,有利于小麦生长,提高产量。浇过的小麦地绿油油的,没浇过的地会泛黄,渠道里有水,看见水心里就有底,浇地这么便利,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在博爱县丹东灌区,许良镇下水磨村的种植户贺同丰和其他种植户正忙着引水灌溉,“去年的麦子喜获丰收,看今年小麦的长势,也是一个丰收年。”看着汩汩清流顺着渠道流进田地里,大家脸上都露出欣慰的笑容,对今年收成也充满了信心。
“今年全市土壤墒情普遍较好,春灌时间比去年晚了约半个月,丹东灌区于3月1日开闸放水,受益范围涵盖博爱县柏山镇、月山镇、许良镇、磨头镇、清化镇等5个镇,预计春灌面积1866.67公顷,计划用水量580万立方米,目前已完成90%,预计3月底结束第一轮灌溉工作。”丹东灌区管理局副局长王斗兴介绍。
截至目前,焦作市已有14处大中型灌区开展春灌,累计供水超5875万立方米,灌溉面积超40000公顷,正所谓“又一年丰收在望,怀川无限精彩在良田”。
“保”字托底,打好服务“主动仗”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为保障灌溉用水,守护“焦作粮仓”,焦作市水利局组织各灌区建立了“春灌服务”微信群,种粮大户有问题随时在群里提问,最大限度的把各类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春灌生产事关农业丰产和农民增收,我们会持续做好摸排、引水、节水等工作,确保春灌‘有水放得出,处处灌得到’。此外,我们也会加大水费廉政检查,增加水价的透明度,严查‘乱搭泵、乱开口’行为,让群众用上‘放心水’和‘明白水’。”焦作市水利局农村水利和水土保持科科长邱志超说。
针对可能出现的春灌高峰,焦作市水利局聚焦粮食主产区、水资源紧缺地区,认真落实春灌工作各项保障措施,加强大中型灌区渠首取水口在线监测和视频设备运维力度,做好灌溉水量的调配、节水、测水、分水和监管等工作,科学完善春灌用水调配,坚决打通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确保灌溉全覆盖、均分布。
焦作市水利局局长宋科介绍,今年焦作市依托在建或规划的重大水利工程,谋划扩大耕地灌溉面积,再改造一批大中型灌区,进一步完善灌排工程体系,不断夯实农业生产水利保障。十四五以来,已实施项目5个,计划总投资72.43亿元,可新增灌溉面积52067公顷,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29200公顷,为保障粮食安全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的水利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