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孟津区麻屯镇:乡里中心勾勒百姓“幸福蓝图”
发表时间 2024-03-28 18:56   阅读 25758

卢村球场上,羽毛球柔中带刚、凌空飞跃;王村戏曲交流中心,戏迷们吹拉弹唱、如痴如醉;水泉村书画室,小小书法家一笔一画、翰墨飘香……随着乡里中心全面提质,洛阳市孟津区麻屯镇按照“办公面积最小化,服务功能最大化”的原则,以解决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盘活闲置资源,优化功能布局,延伸服务功能,全力打造群众“流量高地”,勾勒百姓“幸福蓝图”。 强引领压责任,握紧“方向盘”。乡村治则百姓稳,百姓稳则乡村兴。如何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夯实乡村振兴的根基?答案是建设乡里中心。

“俺前楼要建个乡贤会客厅,让乡贤为村级发展出谋划策。”“杨岭可结合樱桃产业优势,建立电商直播间,把樱桃品牌推广出去。”孟津区麻屯镇先后组织到宜阳沙坡、杏花,送庄、平乐,吉利、东杨等观摩学习5次,涉及点位16处,各党支部灵感和内生动力持续激发。

为方便群众、服务群众而建,打造成群众愿来、想来、常来的服务中心、活动中心、交流中心。麻屯镇坚持党建引领,统筹党建、宣传、民政、文化等多部门联动,召开专题会议31次,形成“同向同心同行”的工作合力。实施镇村责任制,各司其职,各赋其能,促进乡里中心有力度、有温度,充分发挥其党群连心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截至目前,孟津区麻屯镇镇域25个村(社区)乡里中心已全部建成投用。

优布局暖民心,服务“零距离”。欲筑室者,先治其基。立足现有资源、不搞大拆大建,以办公场所最小化实现便民服务最大化。

“以前‘铁将军’把门,咱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现在围墙拆了,没事都能来转转。”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孟津区麻屯镇25个村(社区)乡里中心已全部完成“拆墙透绿”“撤柜迎客”,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乡里中心全天对外开放,村民们平时在活动室里下下棋、打打牌、练练书法,在广场上跳跳舞、唱唱戏、散散步……群众纷纷感觉比城里住着还美。

以村党群服务中心主阵地,盘活辐射周边资源,按照“为民、惠民、便民”理念,孟津区麻屯镇坚持政府统筹、党群互助、社会多元共建共享,高标准升级打造集政务服务、技能培训、托幼养老、体育健身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多元化乡里中心,事有所办、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病有所医、食有所安、居有所乐,为民服务不留死角。

亮特色强服务,下好“幸福棋”。乡里中心如何高效运营?因地制宜、量身定制很关键,特色化服务是保障。

孟津区麻屯镇上河村银河湾文旅康养项目让养老变享老,麻屯社区体育公园健身又舒心,前楼村乡贤会客厅凝贤心聚贤智,杨岭村电商直播间即将把大樱桃、红薯等农产品发展推向新高地。除此之外,麻屯镇还创新性建成群众议事厅、乡村振兴馆、家风家训馆、积分超市、理发照相点等特色惠民阵地,这些变化的背后,是服务观念的转变,是聚焦民生需求提供的全方位新服务,乡里中心持续为幸福加码。

乡里中心的“中心”是村民,目的是为民、惠民、便民。麻屯镇还坚持问需于民,围绕“一老一小一青壮”三类人群,开展线上与线下调查,收集梳理出综合服务、技能培训、休闲娱乐、医疗保健等民生意愿,已举办电子商务、厨师、种植养殖技术、汉服化妆等培训班20期,培训群众610余人次,新增就业142人。精心开展暑期护苗行动、免费健康体检、戏曲公益表演、睦邻文化节等各类活动80余场,吸引群众走出小家,融入大家。有事办事、没事娱乐,孟津区麻屯镇不断探索服务新路径,拓展服务新思路,切实让村干部从过去的“当官的”和“管理人”变成了“服务员”和“代办员”,从被“求着办事”到“主动找事”,事事有回应、件件必办妥,这里成为充满人情味儿的温情场所。

下一步,孟津区麻屯镇将继续秉承“乡里中心为乡里乡亲”的建设理念,持续聚合党建优势、聚力资源整合、聚焦功能提升,通过“公益性+市场化”方式实现更科学化、更规范化运营,大门常开、服务常在、活动常办、群众常来,让乡里中心不断焕新服务本色,惠及更多乡里乡亲。(通讯员:宋喜迎 路志辉)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