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钜桥镇:文明乡风徐徐来 移风易俗处处新
发表时间 2024-05-23 11:19   阅读 52812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之“魂”,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近年来,鹤壁市淇滨区钜桥镇坚持把移风易俗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切入点,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为载体,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以“好婆婆、好媳妇、好邻居”评选等形式,持续推进农村文明乡风建设,打造移风易俗“样本”。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如今,婚事简办、丧事简办、文明理事的新风在全镇已蔚然成风。

刹住歪风,恢复乡风文明本色

为刹住高价彩礼、人情攀比、铺张浪费等歪风邪气,钜桥镇“破”“立”并举,指导各村修订村规民约、积分管理办法、道德评议会章程的同时,将婚事新办、移风易俗内容作为重要修订内容,各村结合实际将“喜事新办,树立文明、节俭、健康的婚恋嫁娶观”纳入村规民约、道德(文明)积分管理办法、并制定彩礼指导标准,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及微信群等深入开展宣传。截至目前,钜桥镇29个村均按照“群众提议—征求意见—集体商议—公开公示”四步修订法完成村规民约的制定与修缮。

传承家风,擦亮乡风文明底色

“孝为先,法前贤;悌於兄,自省躬;忠何谓,……”走进钜桥镇岗坡村,村里家风家训墙上展示全村12个姓氏的家训。

在移风易俗工作中,岗坡村积极组织开展“好婆婆”“好媳妇”“最美庭院”“星级文明户”等先进典型评比活动,用身边榜样激励、凝聚向善力量。坚持用好家风带动好民风,开展文明家风建设行动,广泛征集家庭世代传承经典家训家规。同时,为每户村民门牌镌刻家规家训,优秀的家风传统文化让村民自我认同感高,归属感和荣誉感强烈。村民闲暇时,都会细细品味这些充满优良传统美德的话语,时时鞭策、时时教育、时时学习,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将好家风好家训深入宣传到村民的日常生活。

近年来,钜桥镇坚持党建引领与乡风文明同向发力、融合共进,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把广大农民群众组织起来,传承“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风尚;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动作用,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在群众中广泛深入开展道德模范、“最美庭院”“最美家庭”“身边好人”等各项评选、文明创建及志愿服务活动,以党风带民风,以民风促村风,有效激活乡风文明建设“一池春水”。如今,好家风、好家教、好家训成了钜桥镇人民的一致追求。

引导民风,提升乡风文明成色

党员干部带头,群众齐上阵,变化看得见、听得着。为把移风易俗的“软任务”变成“硬约束”,钜桥镇各村党支部对党员划出“警戒线”,亮出“警示牌”,组织各村开展“抵制高额彩礼 倡导文明婚俗”签名承诺活动,要求各村“两委”干部及党员带头签名承诺。活动中,各村认真向承诺人讲解高额彩礼、大办宴席铺张浪费等不良现象带来的危害,大力宣传倡导低彩礼、零彩礼,倡导参加集体婚礼、旅行结婚等新型婚礼,鼓励大家做文明健康、平等和谐、理性包容的现代婚俗新风的引领者和推动者。

“老人在世时多关心照顾才是根本,我也有孩子,大人以身作则孝敬老人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钜桥镇塚儿章村郭某说。厚养薄葬是新时期新风尚,也是移风易俗的关键,在老人有生之年,尽孝报恩,让老人尽享天伦之乐。料理老人后事时,文明节俭,简约淳朴,这才是真正的孝道。

“过去讲究‘满汉全席’,总要比哪家彩礼高,哪家的酒喝得好,哪家烟抽得好,哪家菜弄得多,到最后就是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每桌酒席要花费千把元。现在按规定办,我家酒席费用每桌不到300元,比过去少花了近万元,这个事情办得好,我们经济负担轻多了。”说起红白喜事条款,化皮屯村村民靳某连声点赞。  

万民乡风,旦暮利之。就这样,钜桥镇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荡涤歪风、唤醒家风、鼓荡新风,铸“文明乡风”之魂,筑牢勤劳淳朴、风清气正的乡村本色,为乡村振兴补足精神之钙。(通讯员:刘海琴)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