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淮阳区:驻村帮扶情长在 五星领航幸福来
发表时间 2025-07-01 10:13   阅读 74575

彭丙永,周口市淮阳区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驻王店街道袁庄行政村驻村第一书记。自2021年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倾尽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将心血与汗水挥洒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用实干赢得民心,用成效书写担当,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动人的篇章。

党建引领 助力乡村振兴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彭丙永深知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到任以来,他先后协助村“两委”培养年轻后备干部5名,发展新党员10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名,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他积极参与村党支部定期开展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带头为党员讲党课,着力提升党员的党性修养,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同时,为提升村级组织的服务能力,他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升级改造村党群服务中心,完善了便民服务设施,设立了警务室、标准化卫生室、图书室、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妇女儿童之家等十余个功能室,为村民提供一站式服务。如今,党群服务中心不仅是党员活动的阵地,更是村民议事、学习、娱乐的好去处。

为实现强村富民,彭丙永还着力在产业引领和富民增收上下功夫,他和村委一道将全村废弃坑塘进行改造升级租赁,种植莲藕、养鱼;将闲置农田集中收集流转种植桂花树、银杏树、西瓜等经济作物,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依托村内乡村振兴车间、冷库、光伏发电、集体用地租赁,与现代产业园建立“双绑”机制,做大村集体经济,实现农民增收、集体创收,2024年袁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7万余元。

精准帮扶 情暖困难群众

在驻村的日子里,彭丙永积极开展入户走访,全面了解全村所有农户情况,针对不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制定精准帮扶计划,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为困难群众落实教育、医疗、住房、民政综合保障等各项政策,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

他始终将“一枝一叶总关情”铭记于心,秉持“做实事”的信念,他主动联系企业,成功与爱心服装企业达成共识,为村里争取到衬衣、外套、棉袄、裤子等服装600余件,试穿新衣的村民们纷纷为第一书记和爱心企业的善举点赞。

据介绍,村民葛先生(化名)因家庭突发重大变故,儿子儿媳意外离世,留下3名尚在求学阶段的孩童,整个家庭陷入生活困境。了解情况后,彭丙永多次到葛先生家走访,鼓励他树立生活信心,并积极向民政部门申请救助和帮扶,在彭丙永的积极奔走下,成功为该户申请到了医疗救助、教育补贴和产业帮扶资金,还为3名儿童办理了孤儿补贴,按照正规流程为葛先生申请了残疾证及低保救助,协助葛先生夫妻俩办理慢性病本,并为其在村附近找到了一份临时工作,使其一家生活逐渐好转,重新树立了生活信心。葛先生逢人就说:“要不是彭书记的援助,我们家的生活真不知道该咋办,他帮了我们的大忙,我们一直很感激!”

用心用情 办好民生实事

“现在办事真方便!我想给我闺女办社保卡,原来以为要跑到县城里呢,没想到在咱们村里就办成了。”这是袁庄行政村一位新生儿母亲发自内心的话语。据了解,这位母亲打算为刚出生的孩子办理社会保障卡,本打算抽出时间到城里市民中心去办,彭丙永得知此事后,告诉当地群众现在村内就可以通过“小羲帮办”线上办理,于是这位母亲来到村便民服务中心,在彭丙永的协助下,顺利地接通了淮阳区市民中心,通过视频连线面对面的方式提出办事诉求,将办事所需材料通过该平台传递在视频另外一端的窗口工作人员,不到半个小时就完成了社保卡的线上申请。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想办法解决群众问题是他的职责所在,同时作为市民中心的工作人员,见得最多的也是远道而来的办事群众。他经常在想,如何能够让村民尤其是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群众在办理各项事务上面取得便利,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于是他结合单位优势,率先在袁庄行政村引进淮阳“小羲帮办”政务办事新模式,布设“云视频办事”终端服务载体,依托村庄喇叭、流动广播、社区微信群及驻村工作队入户告知等方式多角度进行宣传,提升全村群众对新办事模式的知晓率和熟悉度。目前,“小羲帮办”平台在袁庄村已帮助群众完成涉及医保、社保、民政、农业、民生保障类的业务800多件,得到全村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真正实现便民、惠民、利民。

“也许我们工作人员的一记电话,就能让群众少跑几十里路;也许在我们看来是随手做的一件小事,群众就能节省很长时间。既然当了第一书记了,就应该好好干,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更高。”彭丙永如是说。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