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阳县人民法院抓实能动司法理念,坚持“抓前端、治未病”,全方位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多元、实质化解,从城到村,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正阳大地遍地开花,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智慧赋能 打通时空壁垒。“本来以为人在外省,处理这些事情很麻烦,没想到这么快就弄好了,真的很方便!”在深圳打工的离婚纠纷案件当事人陈某感慨。从正阳县人民法院收到诉讼材料到纠纷调解解决,该案仅用了4天。
正阳县素有“江国故里”之称,全县在外经商务工人员20余万人,约占全县人口的25%。他们大多集中在广州、深圳、浙江等地,遇上的诉讼纠纷就算选择线上调解,也面临着在外地带来的诸多不便。如何打破时空阻隔,让流程顺利衔接?正阳县人民法院用信息化跑出纠纷化解“加速度”。
“请原告陈述诉讼请求,依据的事实和理由。请双方陈述下婚姻存续期间,双方生育子女的情况。”这是法官在线上开庭的画面,法官将庭前调查、法庭辩论、举证质证等阶段在网上清晰可见,河南移动平台突破了时空界限,为外地参与诉讼调解提供了极大便利。
借科技之力,应时代之需。正阳县人民法院不断创新司法服务方式,依托信息化成果,深化服务平台建设和线上解纷、数助治理,大力推进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工作。
群众有司法需求,或基层调解员有吃不准的法律问题,可通过设置在各村居的智能化设备连线专业法官,“家门口”“指尖上”的司法服务让纠纷化解不出村。
凝聚合力 将“调”再向前延伸。2021年10月,一家企业在某银行贷款30余万元。贷款到期后,因企业未及时还款,银行向正阳县人民法院起诉。该企业有还款意愿,但因经营亏损一时还不上钱。今年1月,诉前调解员与当地政协委员共同组织双方当事人到现场调解,坦诚提出各自意见。调解方案很快达成,企业以变卖固定资产的方式结清欠款,银行减免利息、违约金二十余万元。不出半个月,30.64万元借款本息就已结清。
“金融借款纠纷越拖越难解决,还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必须尽早化解在前端。”正阳县人民法院民事审判二庭负责人说。高效调处得益于金融纠纷调解的“正阳模式”:正阳县委政法委牵头搭建一个平台,集合法院、人民银行等部门力量,吸纳各类调解资源,构建“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集中、社会调解优先、法院诉讼断后”的递进式分层过滤解纷模式。
随着诉源治理不断深化,正阳县人民法院坚持把诉调对接的“调”再往前延伸,凝聚更多的力量致力于多元解纷,形成党委领导下的矛盾纠纷源头排查化解机制,在重点领域持续发力,让矛盾纠纷止于未诉、消于未发。
延伸触角 推动社会共治。彩礼作为中国婚嫁领域的传统习俗,蕴含着两个家庭对“宜其室家”的美好愿望。但近年来,随着彩礼金额不断走高,正阳县人民法院熊寨法庭庭长朱安宏在办案中发现,一些人不顾家庭经济条件而背下高额彩礼,不仅不能带来幸福的婚姻关系,还容易给两个家庭之间的矛盾冲突埋下伏笔,引发纠纷不断。
如何从源头破解社会治理难题?办案之余,朱安宏以“村居法官”的身份到熊寨镇张庄村,向村干部提议倡导移风易俗,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将“彩礼限额”纳入村规民约中。为让新风尚更深入人心,他还在村民代表大会上发言,以案例阐释高价彩礼可能引发的法律问题,对村规民约的修订得到村民的一致同意。
在正阳县,120名余名法官活跃在全县20多个乡镇190多个村(居),成为基层一线的民情调查员、法律服务员、解纷指导员。他们宣传政策法规、倡导移风易俗,指导村(居)将“彩礼限额”纳入村规民约中,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良好效果,更将法治理念渗透基层末梢。
基层稳则天下安。正阳县人民法院主动融入社会治理格局,出台《关于正阳法院深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实施意见》,在矛盾纠纷较多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和行业领域创新“近邻解纷”模式,织密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网络。
面对持续高位的物业纠纷,正阳县人民法院在审判工作中总结出物业纠纷易发风险点,向物业管理公司发出司法建议。
今年,共发出4件司法建议,通过办案关注、思考类案成因,深挖根源、找出症结,及时提出必要、可行的“法治良方”,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类案多发高发。
奋楫扬帆正当时,踵事增华再出发。正阳县人民法院将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新时代能动司法推动诉源治理工作走深走实,为人民群众提供多途径、高效率、低成本的纠纷解决途径,为平安正阳建设贡献法治力量。(王树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