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频道新闻热线:
0371-65791999
汝南:“庭外三调筑起三道防线”治理诉讼源头工作法
发表时间 2023-10-10 15:04   阅读 11414

河南广播电视台乡村频道 吴国华 曹青(通讯员:时旋旋)            

近年来,汝南县人民法院三门闸法庭坚持发展“枫桥经验”,主动走出法庭,到街巷社区、田间地头,深入矛盾纠纷第一线,宣传法律,调查研究。在与群众朝夕相处中,三门闸法庭逐步探索出“庭外三连调”工作方法,打造调处纠纷“三道防线”,层层过滤,把大量的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发地。

第一道防线--激活“村级调”。前些年,村民有个家长里短想找个管事人评评理,却找不到,就只能径直找到法庭,以致法庭诉讼案件长期居高不下。针对基层调解组织有名无实状况,三门闸法庭协调当地党委政府和乡镇司法所,在辖区各村(居)委设立“民事调解工作室”,村(居)委成员亲任调解员,全天候“营业”。在此基础之上,又将“五老”人员融入调解室,充分利用“五老”人员明事理、威望高、公心强的优势,充实强化调解力量,将“民事调解工作室”打造成“加强版”基层民调组织,筑起化解矛盾纠纷“第一道防线”。为进一步提高调解员履职能力,三门闸法庭多次对调解员进行法律知识和调解技能培训,邀请调解员旁听庭审,现场观摩协助法官调解案件,把调解员打造成“讲理说法”的能手。同时,三门闸法庭又采取“法官直通社区”举措,在村(居)委设立“法官工作室”,与“调解工作室”建立调解指导机制。法官定期到工作室上班,了解情况,指导民调。调解员在日常调解中遇到问题,可以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随时与法官沟通交流,确保法官实时指导调解。民事调解工作室设立以来,法庭辖区内的赡养、婚姻、借贷、相邻等一些争议不大的纠纷,很大一部分化解在家门口,化解在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携手“多元调”。三门闸法庭与辖区派出所、司法所共签《法庭与辖区派出所、司法所联动联调共建工作方案》,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调防结合、标本兼治”方针,围绕“统筹,衔接、共建、创新”思路,建立常态化多元调解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强化联调联动,及时发现、控制、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在此基础上,三门闸法庭创建“法庭多元联调群”微信平台,与各村(居)委网格员和调解室有效衔接。群内成员包括法庭、司法所、派出所干警、村(居)“两委”成员、调解员、网格员。一个由法庭主导的集发现、交流、协调、处理为一体的多元纠纷调解平台成功建立。对于一些矛盾较大,调解工作室未能化解的纠纷,三门闸法庭根据纠纷性质,协调各相关调解单位联手调处,形成强大调解合力。多元调解平台协调高效,优势凸显,有半数以上闹出村的“大事”,通过多方联调得以妥善解决。去年,三门闸法庭发现,辖区某派出所处理的打架案件,又起诉到法院的占比较大。针对此情况,法庭借助多元调解平台与派出所干警联系,共同分析原因,商量对策。经过两方联手,之后该派出所多起打架纠纷得到一次性处理。今年以来,经该派出所处理的案件没有一起到法庭起诉。

第三道防线--坚守“诉前调”。随着网上立案的推行,有一部分当事人通过网络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这样,前述两道防线就无法发挥作用。本着“调解优先,诉讼断后”原则,三门闸法庭实施诉讼案件“分流”处理机制,将其中争议不大、有调解可能的纠纷,直接分流到诉前调解平台进行调解;将之前未经调解直接起诉到法庭的案件,另行“遣返”到村(居)调解工作室或多元调解平台进行“补课”。在诉前调解上,三门闸法庭投入“重兵”,在两名法官助理、两名书记员担任诉前调解员的基础之上,两名员额法官也直接指导和亲自参与诉前调解。同时,法庭还从人民调解员数据库中抽调“外援”参与诉前调解。法庭全员+“外援”、分流+“遣返”的第三道防线形成。2022年以来,三门闸法庭诉前调解案件分流率达50%以上,案件诉前调解成功率达到63%以上。

三道防线,三层过滤,大量矛盾纠纷在源头得到化解,诉源治理初见成效。两年以来,三门闸法庭受理的诉讼案件数同比逐步下降,案件诉前调解率提升23%,诉讼案件审结率达98%以上,案件调解撤诉率达70%以上。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