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频道新闻热线:
0371-65791999
孟州市槐树乡:做好“土”文章 打好“特”字牌
发表时间 2023-10-28 20:22   阅读 7953

河南广播电视台乡村频道 孟宪超 魏永 (通讯员:邹晓强) 

10月下旬,走进孟州市槐树乡焦庄村蔬菜种植基地的大棚里,蔬菜种植能手席顺新和工人们正在采收、分装、打包黄瓜。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近年来,槐树乡以党建为引领,着力构建以粮、果等优势主导产业为引领,以蔬菜种植、中药材种植和加工、菜籽种植等特色产业为补充的乡村产业体系,持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培育农业特色品牌,聚力发展特色经济,促进群众多元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活水。

做优特色产业,打好生态有机牌

眼下正是黄瓜成熟的季节。在孟州市槐树乡焦庄村蔬菜种植大棚里,一个个碧绿笔直的黄瓜挂满枝头,长势喜人,村民们穿梭在大棚里,采摘、分拣、装车,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我们专门从山东引进了新品种,提升了黄瓜的口感,同时采用订单式销售模式,与洛阳市红进蔬菜交易市场签订了长期销售合同,产供销售渠道。”槐树乡焦庄村蔬菜种植基地负责人席顺新说,目前,他自己承包了10座,5座种植黄瓜,年亩产4万斤,其余5个棚种植茄子、辣椒,年亩产3.5万斤,预计年收入45万左右。

槐树乡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一村一品”,重点发展中药材、小杂果、设施农业等一批有特色、有规模、有效益的产业,弥补产业短板,形成长短相结合的产业布局。

此外,为培育绿色、有机特色农产品,槐树乡还围绕壮大绿色食品产业,抓好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工作,推动县域农产品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

截至目前,槐树乡种植小杂果6000余亩、中药材4500余亩,发展设施蔬菜大棚100余座。建成万亩绿色食品种植基地,5个农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小麦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证书,培育认证7个中国绿色食品证书,原材料小麦和玉米通过“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极大地提升了县域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做足深加工文章,打好三产融合牌

在槐树乡的石磨面深加工企业,工人们正在紧张忙碌地调试新装的生产设备,为11月份正式投产运营准备。

孟州市槐树乡依托资源优势,积极引导群众发展优质强筋小麦种植,实施石磨面加工项目,主要生产全麦面等石磨面产品,年加工能力达2000多吨,年产3万吨的项目二期石磨机组设备也已安装到位,投产后再增加就业岗位20多个。

“我种了35亩地,秋收后趁着最近的好天气,抓紧整理土地,继续种植优质强筋小麦。”槐树乡北杨村村民李何祥边指挥犁地机边说,种植优质强筋小麦,直接跟村里面签订订单协议,然后统一收购,不仅省事,价格还比一般的小麦高,省心又赚钱。

如何让优质小麦变为“香饽饽”商品?槐树乡着力在一、二、三产业融合上发力,推动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同时,不断健全联农带农合作机制,把群众牢牢镶嵌在产业链上。

目前,槐树乡已先后开发出石磨面、石磨挂面、玉米糁、槐米茶、红薯粉条等农产品,受到消费者青睐。同时还依托线上销售平台,采用直播带货等形式,促进线上线下销售,让更多土特产走出槐树、销往全国。

延伸产业链条,打好惠农富农牌

走进孟州市槐树乡龙台村中药材初加工厂,蒸锅、切片机、烘干设备、花椒筛选机、叉车、装载机、货车及设施设备一应俱全,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作业。

槐树乡地处丘陵地带,特别适宜中药材种植,为了进一步扩增产业优势,乡村两级积极引导群众发展中药材种植,形成了集地黄、柴胡、白术、丹参等4500余亩的十余种中药材种植规模。同时,成功争取上级项目资金300余万元,实施建设中药材初加工项目,业务涵盖育种育苗、收购、初加工、销售及技术指导等,初步发展成为从药材种植到切片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中药材产业链乡镇。

项目的成功实施,受益最大的莫过是中药材种植户。

“这几年中药材价格好,我今年种植了15亩白术、12亩柴胡、15亩地黄,预计收入能达到30万元以上。”龙台村中药材种植大户郝建宏高兴地告诉记者,特别是村里的中药材初加工厂建成后,自己不用再出去找销路了,而且省下来的物流成本直接变成利润。

据悉,中药材初加工厂建成投产后,为了调动种植大户的积极性,又成立了中药材合作社,吸纳了17户种植大户入股300多万元,这不仅解决了他们的销售问题,而且年底还将按照股金的8%进行首次分红,群众增收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我们将强化规划引导、政策技术支撑,积极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产地下沉、向优势地集中,不断加大乡贤的引进力度,同时做好乡土人才的培训力度,多措并举做好槐树“土特产”文章。”槐树乡党委书记贾振华表示。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