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频道新闻热线:
0371-65791999
正阳:以法治之力激活“一池春水”
发表时间 2023-11-03 15:23   阅读 15786

河南广播电视台乡村频道 韩留收 曹青(通讯员:王树恒)

作为司法审判机关,法院如何以高质量司法服务推动乡村注入“源头活水”?

“乡村富、百姓乐,乡村治、天下和。”正阳县人民法院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工作,以多元化角度构建“自治、德治、法治”乡村治理体系,延伸司法服务触角,充分发挥司法审判职能,为正阳乡村和美、共富、善治,迈出新步伐,踏出新道路。

司法力量守护乡村“高颜值”

四亩地、两次诉讼,近四年的恩怨纠纷。

村民王某承包的土地,被该村村委会起诉到了法院,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王某,在收到开庭传票的那一刻“有点懵”,怎么就成了被告?

单纯从法律上讲,这起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土地确权清楚即可作出判决。然而,法官却没有简单处理:为何纠纷矛盾这么大?判决后的执行能兑现吗?会不会引发后续的上诉案件,以及上访事件?

带着这一系列问题,法官以“诉源治理”模式为挈入口,以“乡镇诉源治理调解室”为发力点,将司法的触角延伸到基层治理最末端。

寒露后的秋阳依然火辣,法官沿着乡间小路步行到达田间地头,仔细勘察纠纷土地的四至位置……问题很快查明,原来土地承包经营合同、地块位置标记错误等问题引发诉讼案件。

通过实地勘察土地位置,邀集乡镇、村委干部共同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乡镇、村委干部负责摸情况,讲透“情理”,法官捋清双方争执的“法理”,找到纠纷矛盾的关键点,法官的多次走访,司法所、综治中心的多次沟通,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案的多次调解,最终,双方最终达成了满意的调解方案。调解纠纷不仅仅是按法律法规冰冷办事,而是需要综合社情民意,为调解双方释法说理,感受法律的温度,实现案结事了。

脚底沾泥勘察实情,扑下身子精心审案。正阳县人民法院充分发挥诉源治理平台以协商而非对抗的矛盾处理方式,实现了案件办理和矛盾化解的“良性循环”,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和谐统一,也是对新时代“枫桥经验”丰富内涵的再领悟、再发展。

从保护水源、改善水源,到污水治理,再到实施绿化亮化工程。正阳县人民法院密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保护网,以法治之力激活宜居乡村的“一池春水”。

近年来,正阳县人民法院共审结、调解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案件1011件,以实际行动筑牢农村人居环境司法屏障,助力营造天蓝、水碧、地绿、山青的宜居农村环境。

法治营商助稳乡村“钱袋子”

正阳县人民法院紧扣“乡村振兴”,护航乡村产业特色发展,推进“大法庭、小法院”思路,发挥司法职能,聚焦乡村司法供给、群众需求、产业振兴,坚持多元共建,助力特色产业文化深度融合发展。

原告张某某与被告张某系兄弟关系,且两家所耕种的土地相邻,今年两家因耕地问题产生矛盾,双方为此争执不休,经过村委会调解也没有达成一致意见,近几年来,镇、村多次调解未果。张某到各级部门反映问题,要求将其土地确权到其名下,并收回一直未交付的耕地。法庭与镇派出所、村民委员会、乡村“五老”一起协作,成功化解这起起返还原物纠纷信访案,保障了农民利益,化解了矛盾。

一块地事情虽小,但若不能妥善解决,邻里矛盾不能彻底消除,还可能会引发其他不稳定、不和谐问题。正阳县人民法院始终秉持“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的理念,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强化矛盾纠纷源头化解,运用“三所一庭两中心+N”联动调解机制,联合司法所、派出所、乡村调解组织、乡村“五老”一同进行调解,把群众最急切、最盼望的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每一起案件,让群众真正体会到司法的温度。

“一判了之”并非终点,判后的释法说理体现的是法律的温度。承办法官从情理法的角度,用心用情反复对双方释法答疑,最终双方均服判决信息,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正阳人民法院不仅仅只判案件,而是切实为咱们平民老百姓讲道理、谋福祉。”正阳正美农业有限公司经理牛超对正阳县人民法院赞叹有加,保护地方法治化营商环境,又维护公平公正的行业良性竞争,让他们企业更加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专心发展。

“欲振乡村须动真,生成产业好淘金”。作为全国花生第一大县的正阳将乡村产业作为发展核心,坚定不移做好产业发展并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激活正阳乡村产业发展动能。

为此,正阳县人民法院出台《正阳人民法院推动高质量发展提效服务乡村振兴的行动方案》,坚持“三个便于”“三个服务”“三个优化”原则,深化拓展人民法庭职能作用,推行32条硬措施,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展开“新画卷”。今年以来,排查经营风险70余件,向人大等部门提出建议10件,解决法律问题62个,诉前化解纠纷120余件。

司法治理奏响和谐“圆舞曲”

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产业振兴,邻里纠纷是乡村治理的核心问题,村规民约是乡村治理的重要框架,民事民俗是乡村治理避不开的重要篇章。如何发挥好人民法庭前沿阵地功能,高效调解邻里纠纷、指导制定规范乡村村规民约、将民事民俗与司法实践结合在一起?为此,正阳县人民法院高效履行司法职能,开拓乡村治理新发展、新格局,为文明法治乡村奏响一首司法“圆舞曲”。

“男女无媒不交,无帛不相见”。彩礼是婚事习俗中的一道程序。纳彩问名,聘之以礼,是对婚嫁的美好祝福,也是双方构建和谐美满新家庭做出的承诺。但将彩礼的重量看作是爱情的分量,会让彩礼金额问题愈演愈烈,助长乡村不良风气,破坏和谐乡村氛围。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农村“天价彩礼”归为重点领域突破问题进行专项治理,这意味着天价彩礼已经从不良社会风气转变为制约乡村发展的阻碍。

“你还要再加彩礼?我家已经给不出来了!既然这样,那咱们还是分开吧!”黄某与谢某原本计划10月结婚,黄某彩礼188888元与8件首饰等于订婚时已交付给了谢某,余10万元将在结婚当天交付。但在黄某完成了与谢某的彩礼约定后,谢某又提出了新的高额彩礼要求。这使黄某下定决心与谢某分开,并要求返还已交付的全部彩礼。

最终,虽然双方未登记结婚,但两人已举办订婚仪式并同居一年。如果仅简单地以未办理登记结婚就要求女方返还已交付的全部彩礼,则对谢某也不公平,法院最终判决谢某返还黄某彩礼7万元与部分首饰,最终事结案了,双方握手言和。

三聘六礼、明媒正娶、八抬大轿……乡村宴娶风俗,是祝福与对生活的期望,过于高昂的彩礼,将婚姻变为“买卖”是不可取的乡村风气,“天价彩礼”的高效调节与治理,也是正阳乡村司法治理的缩影。正阳县人民法院依法依规调解邻里纠纷、规范村规民约、引导民事民俗,综合本地乡村情况服务乡村,做到司法无死角,合情合理合规。同时延伸司法触角,组织干警深入乡村,实地考察乡村民情,灵活运用“六尺巷”调解家事纠纷,着力推进乡村司法治理打开新局面、走出新道路。

正阳县人民法院弘扬枫桥经验,拓宽村民“致富”之路、迈向乡村“和美”之镜,努力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