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频道新闻热线:
0371-65791999
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乡曲村民宿餐饮地坑院
发表时间 2023-11-09 14:46   阅读 10503

河南广播电视台乡村频道 林琳 马朕 杨小光(通讯员:刘倩南)

作为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民居样式,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乡曲村地坑院是我国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筑之一。被誉为“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不仅具有坚固耐用、冬暖夏凉、挡风隔音、防震抗震的特点,而且“进村不见人,见树不见村”就是它的真实写照。2018年陕州区曲村入选河南省第五批传统村落名录,先后争取政策资金和民间投资,以民宿餐饮旅游为特色,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整修改造100余座地坑院,例如体现当地特色民宿、餐饮“十碗席”的知青大院、15号院、17号院、37号院;古法柿子醋制作销售于一体的王俊惠家地坑院以及陕塬手工豆腐作坊;修建村史馆一座,体现传统剪纸工艺、农耕文化、地坑院文化和本村历史沿革;将党支部搬入地坑院,新建了党员活动室和便民服务室,建成了全国第一家地坑院党支部,为发展民宿餐饮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年久失修的古村落变成了香饽饽,地坑院这种古老的建筑艺术在现代化的今天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村情概况

陕州区张汴乡曲村位于陕州地坑院景区南3公里处,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民风淳朴、交通优越、产业良好的老陕州乡村。全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435户1585人。村支部共有党员58人,下设4个党小组,村“两委”及监委会干部共7人,三门峡市派第一书记1人,三门峡市派驻村工作队员2人。耕地面积2289亩,主导产业为旅游业和果蔬种植业。先后获得国家森林乡村、AAA级国家级旅游景区、第五批中国传统古村落保护单位、三门峡市乡村旅游特色村、三门峡市“四美乡村”示范村等荣誉。2020年9月,曲村被农业农村部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近年来,借国家政策之东风,村两委在陕州地坑院景区的辐射带动下,将发展“庭院经济”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结合起来,从改善基础环境抓起,着力打造环境美、民风淳、产业兴的旅游新村,围绕独具魅力的地坑院特色,走出了一条以民俗旅游为主线的乡村振兴之路。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1、整修院落,完善设施,优化村居环境。

作为省级贫困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关怀下,曲村先后争取各类政策资金1000余万元,撬动民间投资2000余万元,着力提升基础条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200平米百姓大舞台1座,文化活动广场1处,硬化绿化道路7.5公里,安装路灯52盏,打机井2眼,铺设引水管道17公里,修建蓄水池4个,建成了标准化卫生室、仿古商业街,解决了行路难、吃水难、就医难等问题,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增添了分陕石、十面石、含恨井、五龙泉、关帝庙、曲星桥等人文景观,丰富了旅游内容。利用扶贫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动员群众整修地坑院108座,不仅改善了群众的居住条件,而且使地坑院这种古老的建筑艺术重放异彩,为发展民俗旅游提供了基础。为进一步彰显地坑院文化符号,村支部克服重重困难,把支部搬进地坑院办公,新建了党员活动室和便民服务室,建成了第一家地坑院党支部。随着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曲村人进一步认识到了人居环境改善的重要性,近年以来,曲村村两委带领群众大力开展环境整治、道路硬化修复、绿化、亮化,对主干道两侧陈年垃圾和杂草进行集中清理,对主干道两侧和新建仿古门面房立面进行统一涂白,绘制乡村振兴、二十四孝、传统文化等主题墙绘,将村内可用空地进行“三园”改造,建成菜园、果园50余处;同时充分利用市场化保洁服务,按照常住人口千分之三配备保洁员的标准,成立了保洁队伍,布置村内垃圾桶100余个,基本达到每天普扫两次,垃圾日产日清,保持了村容的整洁优美。

 

2、净化村风,转变民风,提升曲村形象。

环境面貌的改善,让曲村人看到了希望,重振了信心,激发了曲村干部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顺应这一需求,村支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和文明创建活动。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恢复了每年一届的古庙会,每年都要邀请省豫剧团、蒲剧团演出几台大戏,举办联欢晚会、道德讲堂,组织篮球、拔河等体育比赛,特别是2023年5月份举办了曲村第十三届地坑院文化旅游节,传承文化,净化村风,晚上的曲村广场上灯火通明,老年健身操、广场舞等群众活动丰富多彩。文明新风深入人心,深入开展美丽庭院、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村民道德评议等文明评比活动,倡导新风尚、传播正能量,健康时尚、友善热情的文明新风在曲村蔚然成风。乡风民风的不断向好,为曲村发展民俗旅游产业提供了人文大环境。

 

3、多业并举,三产融合,拓宽发展道路。

在陕州地坑院景区的辐射带动下,曲村民俗旅游产业显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编写了乡村旅游策划设计方案(2021—2025年),形成了“政府引导、干部带头、群众高度参与”的良好产业氛围。政府支持,优化发展环境。乡党委、政府制定优惠政策,每建成一处民宿农家乐,经验收达标的,给予床上用品配套或每户5000元奖励,支持曲村率先实现WiFi全覆盖;干部带头,掀起创业热潮。村“两委”多方联系乡土人才、在外能人返乡创业,37号院、陕塬人家、高家窑院、星垣饭店、陕塬十七小院等民宿农家乐不断涌现,目前已经达到19家,床位达到100多个,土特产、手工制品摊位达到200余个,陕源豆腐坊老工艺得到了传承发展,尤其是村民王俊惠的“陕源情”柿子醋,利用地坑院边上含糖量极高的红柿子,传承古法酿造,借鉴了名酒储藏的方式,将前半年酿造好的各类水果醋分类存放,进地坑下边的土窑洞内密封存放,每年收购红柿子3万余斤,酿造的柿子醋年纯收入达到20余万元,销售不出村,创业不离家门,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村里成立了曲村民宿管理协会,开展营销宣传、接收团队订单,按游客需求对订单进行分配,并且统一制定服务标准和价格,接受处理游客投诉,对民宿宾馆农家乐定期进行星级评定,多业联动干,群众增收明显。曲村的发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央视《是真的吗》《舌尖上的中国》《远方的家》,河南电视台《群众路线大讲坛》、东南卫视《茶道真兄弟》等知名栏目,戏剧电影《大喜盈门》纷纷到曲村采景拍摄,曲村这一传统古村落正在绽放出新的光彩。

4、创造条件、树立典型、鼓励自主经营。

曲村辖10个居民组共有435户1585人,脱贫户213户和监测户14户。为进一步拓展群众尤其是重点户的增收渠道,曲村坚持“示范引领、典型带动、全员参与”原则,实现庭院经济农家乐“十碗席”带动旅游民宿模式,涌现出一批立足方寸庭院、实现村民增收的先进典型,例如37号院王国军经营农家乐,旅游高峰期每天客流量达3000余人次,经济效益日均50000余元,带动村困难群众就业10余人,人均年收入增加20000余元。目前村经营农家乐民宿共19家,带动村群众就业50余人,年收入增加100万元以上,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将农产品销售一空,民宿、餐饮、旅游综合年收入超过2000余万元。

三、下步打算

下一步,曲村将立足产业、发掘特色、突出特点,重点围绕地坑院特色庭院经济带动农户增收,在打造特色产业方面进行探索,把民俗文化、农事体验活动及其他娱乐项目挖掘开发出来,改变单一的局面,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宿民俗等农文旅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助力乡村振兴,让更多农民享受改革红利。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