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频道新闻热线:
0371-65791999
【健康科普讲堂】蒲大伟:心跳的警示 室性心动过速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发表时间 2024-09-23 17:06   阅读 67675

健康大河南讯:(文|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 蒲大伟)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简称VT),是一种快速性心律失常,它起源于希氏束分叉以下的束支、心肌传导纤维或心室肌,表现为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自发性室性电除极活动,且频率超过100次/分钟。这一病症对心脏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了解其症状、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对于保护心脏健康至关重要。

一、症状表现

室性心动过速的症状多样,其严重程度与心动过速所致的心肌缺血程度及患者的基础心脏状况密切相关。常见的症状包括:

心悸与胸闷:患者常感到心跳异常快速,伴有胸闷感。

胸痛与气促:胸痛可能表现为压迫感或刺痛,气促则使患者难以正常呼吸。

头晕与晕厥:由于心脏供血不足,患者可能出现头晕,严重时甚至晕厥。

休克与猝死:在极端情况下,室性心动过速可能导致休克甚至猝死。

体格检查时,医生可能会发现患者精神紧张、神情淡漠,甚至昏迷。听诊时,心音强弱不等,偶见极大炮音,心率通常在130-200次/分之间。

二、病因分析

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病机制复杂,常见病因包括:

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等,这些疾病导致心脏结构改变,容易引发室性心动过速。

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如低钾血症、低镁血症等,这些电解质异常可影响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从而诱发室性心动过速。

药物和毒物作用:某些药物如抗心律失常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以及毒物如乌头碱等,均可导致室性心动过速。

特发性室速:指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室性心动过速,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

三、诊断方法

准确诊断室性心动过速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诊断方法主要包括:

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是诊断室性心动过速的主要手段。典型的心电图特征包括:3个或以上的室性期前收缩连续出现,QRS波形态畸形且时限超过0.12秒,ST-T波方向与QRS波主波方向相反,心室率通常为100~250次/分。

动态心电图:对于阵发性或间歇性室性心动过速,动态心电图可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心脏电生理检查:对于疑难病例,可通过心脏电生理检查诱发并明确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

四、治疗方法

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法多样,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1、药物治疗

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利多卡因、乙胺碘呋酮、心率平、异搏定等,这些药物可通过不同的机制抑制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

纠正电解质紊乱:对于电解质紊乱导致的室性心动过速,应及时纠正电解质异常。

2、电复律

当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给予电复律多数情况下可使室性心动过速终止。特别是当室性心动过速伴有急性血液动力学障碍时,如低血压、休克、急性心衰或严重心绞痛发作时,电复律是首选措施。

3、经导管射频消融术

该技术可成功治疗室性心动过速,是目前较理想的治疗手段。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心动过速,如特发性的左心室或右心室室性心动过速,其成功率在90%-95%以上。

4、ICD治疗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对于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特别是猝死高危险的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效果良好。ICD能在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自动进行电复律或除颤,从而挽救患者生命。

五、预防措施

预防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同样重要。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1、稳定情绪

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避免过度紧张、过喜、过悲、过怒等情绪波动。

2、合理安排休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饭后不宜立即就寝。睡眠姿势可采取右侧卧位,双腿屈曲的姿势,有助于心脏健康。

3、合理饮食

饮食应清淡而富于营养,烹调时尽量使用植物油,减少胆固醇的摄入量。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饮食适量,不宜过饱。

4、预防诱发因素

避免暴饮暴食、消化不良、感冒发烧等可能诱发室性心动过速的因素。对于已知的电解质紊乱、药物或毒物作用等诱因,应尽量避免或及时纠正。

六、结语

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但通过了解其症状、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心脏健康。对于已确诊的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也是预防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的重要措施。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好心脏健康,享受美好生活。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