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泌阳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数量的快速增长,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数量也随之增加。面对当前形势,泌阳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紧密围绕“情系群众、暖心仲裁”为宗旨,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新路径、新方法,持续深化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效能建设,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结出累累硕果。
立案释法为便民 提升服务解民忧
泌阳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的立案接待室,是劳动者和企业申请仲裁的场所。
“我们是农民工,常年跟着包工头在工地上干活,挣的都是辛苦钱!一家老小全都指望我们这点工钱,现如今老板拖着工资不发,实在是生活不下去了。”在立案接待室,劳动者王某等一行8人正在诉说自己的遭遇和诉求。“您放心,我们会以最快速度给你立案。”立案室工作人员耐心地向他们说明需要准备的申请材料,同时帮助他们联系法律援助,后来在仲裁院的调解下迅速拿到了拖欠的工资。
像这样的接待情况每天都在重复地进行着,每天来窗口立案、咨询、办理业务的人特别多,立案室的两名立案接待员都要准确地录入双方当事人的名称、诉求、证据等材料,整理收集来的资料,将资料送到调解室……有时连起身倒杯水的时间都没有,有时延时下班送走最后一位劳动者。你问他们累不累?他们会笑着说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工作方式,这也是他们的工作职责所在。
今年以来,泌阳县劳动仲裁院将案件处理程序进行再整合、再规范、再统一,严格落实一次性告知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确保案件及时受理,将受理阶段“最多跑一次”落到实处。
线上线下齐发力 劳动仲裁换新颜
“多亏了你们,我丈夫的工伤赔偿款终于拿到了!”李女士到泌阳县劳动仲裁院表示感谢,她紧握着仲裁员的手,连连道谢。原来,李女士的丈夫张先生在干活时不慎受伤,被鉴定为工伤九级,生活陷入窘境,但公司迟迟不肯支付工伤赔偿款。仲裁员了解情况后,采取先行调解的方式处理,仲裁员多次联系用人单位,向用人单位负责人告知情况、宣讲法律法规,让其负责人感受到法律的尊严和人情的冷暖。很快,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用人单位当日就支付工伤赔偿款。
这样的事例仅仅是泌阳县劳动仲裁院调解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泌阳县劳动仲裁院工作人员秉持着心中有热度的工作初心,规范办案程序,加快调解速度,提升服务质量,让群众感受到调解仲裁服务的温暖。仲裁院畅通“绿色通道”,当天立案,快立、快审、快结,减少当事人的诉累,降低当事人维权成本,充分体现“为民、惠民、便民、利民”的仲裁服务理念。
“你们的线上调解平台,真是方便,本来也就是几百块钱的事儿,我以为你们不会放在心上呢,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就给解决了!”小刘是泌阳某饭店后厨的一名帮工,通过线上维权,在工作人员的协调下,快速地拿到了用人单位拖欠的800多元工资,专门打来电话对泌阳县劳动仲裁院的线上调解服务赞不绝口。
自打造“互联网+调解”平台以来,以全县22个基层调解组织为调解主力,为当事人提供调解、仲裁审查申请等就近办理的便利服务。2024年上半年,利用“互联网+调解”平台调解成功劳动纠纷13起,实现线上、线下服务无缝对接。
辛勤付出扛重任 公正裁决见担当
一天上午,仲裁员结束了一场长达两个小时的庭审,申请人要求单位支付其未签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双方当事人因是否在时效内签订劳动合同产生争议,根据案件情况,公司需提交已经签订劳动合同的证据以排除申请人可能存在的虚假陈述行为,但公司代理人手头没有这份材料。根据仲裁需要,要求公司庭后提供。公司提交证据材料后,需要对证据再开庭进行质证。对于案件的进度和所需要的证据材料,仲裁员会根据法律条款、办案经验掌握案情,根据庭审当事双方的诉求、举证和答辩,合理掌握尺度,作出公正裁决。
一天下午,在仲裁院速裁庭,仲裁员和书记员正进行开庭前的准备工作。“速裁庭,办理的都是诉求较少、涉及金额较小的案子。这天下午准备审理6人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劳动争议案件。”庭审期间,仲裁员详细了解当事双方对涉及劳动关系确认、工资计算方式等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的认可情况。1个小时后,庭审结束,仲裁员立即作出裁决并送达给双方当事人。
2023年5月,针对农民工特殊群体,泌阳县劳动仲裁院成立农民工速裁庭,选派2名责任意识强、业务水平高的仲裁员组成速裁团队,按照“简案快办、繁案精办”的原则,应调尽调、当裁则裁、调裁结合,对证据确凿、事实清楚的案件迅速办结,实现案件快立、快审、快结,做到办案效率和办案质量“双提高”。
泌阳县劳动仲裁院调解仲裁战线上的每一分努力,都在助力泌阳和谐劳动关系深入构建,助力泌阳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通讯员:马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