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广播电视台乡村频道 王东红 曹青
金秋十月,走进平舆县十字路乡李芳庄生态农业产业园,一排排宽敞明亮的温室大棚整齐划一,运输蔬菜的车辆在园区来回穿梭,忙碌的人们脚步匆匆,大棚种满了葡萄、蔬菜,葡萄藤上挂满累累硕果,宛如晶莹剔透的宝石;辣椒成熟了,个个都是火红的颜色,好似一团团燃烧着的火焰,就像歌曲里唱的“火红的日子多娇媚,火辣辣的日子越过越美”,到处都是一派丰收的景象……
在其中一个温室大棚里,脱贫户董小网正在忙碌地采摘、打包,熟练的技巧、麻利的动作,让人看到这样一位对生活充满了期望的人。
她是一个瘦弱的农家妇女,丈夫患有精神类疾病、多次住院花干了积蓄,还供应两个孩子读中学、上大学,家庭的遭遇带来的沉重负担,逼着她进城捡拾过废品、进建筑队当过小工,尽管她使出了浑身的力气,也未能摆脱困难的纠缠。当精准扶贫的春风吹遍乡村,她的心灵受到了慰藉,焕发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坚定信心和使不完的能量。率先在全村脱贫后帮带困难户,被评为“市脱贫致富先锋”,完成了从进大棚种植管理瓜菜打工学技挣工钱,到带着困难户承包大棚增收脱贫奔小康的蜕变。
2016年,董小网一家被确认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乡、村两级多次对贫困户进行励志教育,鼓励贫困户自食其力增收脱贫。董小网参加了几次当地政府和合作社组织的种植技术培训,掌握了大棚西瓜、黄瓜、番茄、青椒等瓜菜的种植管理技术。帮扶队员协力落实贫困户产业脱贫计划,董小网到邻近的李芳庄生态种植产业园来务工。董小网详细了解了贫困户小额贷款政策后,经过县乡村三级的审核,与县农商银行签订了小额贷款协议,获得了三万元的无息贷款。“贷款又不要利息,等贷款期限到了之后,政府还把支付的利息给咱贴补回来,这多好啊!”她在签订协议的时候给银行的工作人员说道。
这家产业园,是“驻马店市优秀带贫企业”,对贫困户、残疾人来务工或承包大棚的,给予多项优惠照顾:打天工的,每天工资40-120元;承包大棚的,温棚头茬合格的精品西瓜按0.9元/斤支付劳动报酬,温棚二茬及冷棚合格的精品西瓜按销售额与公司五五分成;评为先进的,加倍领取奖金奖品。董小网入园后勤劳能干,虚心好学,在技术员指导下,很快熟练掌握了大棚瓜菜的移栽、控温、西瓜授粉等实地操作管理技术,当年被评为合作社优秀员工。
看到承包大棚收入更多,2018年下半年,她在产业园承包了一个大棚种黄瓜,自己承包大棚后,董小网每天起早贪黑,插架、绑蔓、吊蔓,浇水、通风、打药,一刻也不含糊,遇到技术上的难题,她就及时向专家请教。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董小网熟练地掌握了大棚种植技术。一季下来,超额完成了生产任务,收入5万多元,在全村带头脱了贫,年底还被产业园评为“大棚之星”,领取了双份的奖品:被子、大米、食用油和2000元奖金。为了树立先进带动更多的群众脱贫致富,十字路乡评选其为“自我发展先进个人”,给予荣誉和物质奖励,并在全乡给予宣传,引起良好的社会效益。
技术专家指导董小网
董小网承包大棚丰收
“光咱自家脱了贫还不中,要帮带贫困户都脱贫才对得起好政府,才对得起扶贫的好干部。”董小网说到做到,2020年初春,她以自己脱贫的事实现身说法,动员村里的6户贫困户、残疾人,与李芳庄产业园签订了承包占地6亩的两个大棚,带着她们去实现增收脱贫。
董小网在大棚工作
在董小网承包的两个大棚里,种植礼品西瓜7200株,每株分两个杈结俩西瓜,每个西瓜能长到8至9斤,到西瓜成熟销售时,可获得每斤0.9元的分成,能收入近10万元。
说到今后的打算,董小网又算了一笔账,信心满满地说:“西瓜罢了园还可以继续种黄瓜,两个大棚也能分成10多万元,两季收入下来,每人能领到工钱2万多元。下一步,让俺带出来的成手也承包大棚,脱贫致富握在咱手心里了!”
在十字路乡,像董小网这样大力开展自我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辛勤劳动者还有很多,得益于当地成熟的农业合作社发展和带贫模式。比如董小网承包大棚所在的李芳庄生态农业产业园,是由驻马店市劳动模范李新民筹建,累计投入资金6000余万元,集中经营土地2800亩,建成大棚300余座,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周边群众走上了致富路。李新民曾说:“我个人富了不算富,乡亲们全都致富才能真幸福;高科技企业的潜力大得很,我要以科技引领苦干加巧干,带领乡亲们挣更多的钱。”
类似这种致富能手,当地还有很多。乡村想振兴就得引入各类人才,“遍种梧桐树 引得凤来巢”。当地党委政府深挖村两委干部、集体经济负责人、种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骨干、创业大学生、外出务工返乡青年、退伍军人、稳定脱贫致富户中的致富能手潜力,以高素质农民队伍为“人才库”,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孵化器”,着力打造一支创业能力强、经营水平高、带动作用大的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给予培训和政策支持,引领带动全乡农民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并加快向富裕富足目标迈进。现已培育出致富带头人26名,通过技术培训、务工带贫、产业带贫等不同模式累计带动群众500余人增加收入;并发展壮大一批以致富带头人李新民的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本土企业。
十字路乡还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结合当地种植优势,发挥现代农业带贫优势,推行“企业+合作社+脱贫户”“企业+脱贫户”等巩固脱贫成果新模式,实现农业经营主体与脱贫户帮扶带动、互惠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