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 8 月 30 日,我接到单位周口市委办公室的通知,把我派到项城市高寺镇张老家行政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当时心情忐忑不安,非常焦躁,我所在科室的工人员很少,任务艰巨又繁重,我毅然接受组织委派,尽力两头兼顾。根据市委组织部统一部署,2015 年 8 月 31 日必须正式入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我满怀激情,踏上了去往张老家村的扶贫路。本想着只在这里干上一二年,为村民做点实事很快就撤回了,没曾想到,这条路一走就是八年。
到村伊始,常听群众一句顺口溜:“袁庄张老家谁来谁没法”!我通过遍访入户了解到,该村是贫困村,脏乱差村,老上访村,案件多发村,干群关系剑拔弩张,派驻多家单位工作队都没法搞好,群众居住条件差,因病因残导致贫困人口较多。无支柱产业、没有集体收入,村党组织软弱涣散。刚入村,受到村干部的排挤,群众不理解,以为是镀金来的,经常当着我的面指着鸡鸭骂人,诉说着对以前干部做事不公的不满和埋怨。白天,我带着驻村工作队员进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情;晚上,就把带回来的问题逐一梳理,和工作队成员一起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第一步棋是抓党建引领,是我最看重的工作。铁打的村庄,流水的驻村干部。驻村干部一走,贫困村的脱贫工作应该如何开展?项目要管理、产业要运营、市场要对接、风险要防控等这些问题,贫困村的村干部迟早要面对。刚到村里的时候,条件非常有限,想方设法协调相关部门改扩建了党员活动中心。按照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标准,常抓抓常“三会一课”制度,以抓党建促脱贫,积极发展党员,为支部注入新鲜血液,支部强大了,群众气顺了。第二步棋是抓招商引资。学先进,引企业,找项目,建厂房,帮助贫困群众找到了“在家门就业脱贫”的新路子,群众有钱赚了,腰包鼓起来了,脱贫就有希望了,张老家村实现从“就业难”到“好就业”再到“就好业”跃升的全貌,率先通过项城市第一批“退出贫困村”的行列。第三步棋是抓产业振兴。鼓励本村籍在外大学生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争创省级“五星支部”示范村,2022 年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年均收入达 30 多万元,2023 年 2 月被河南省委组织部评定为第一批“五星”支部村。
光阴似箭,岁月匆匆。2023 年 2 月 1 日,我与下一任顺利完成交接,圆满完成了扶贫任务和驻村使命,不知不觉就到了和张老家村 2000 多名党员干部群众说再见的时候了。八年驻村生涯,已与张老家村结下了不解之缘,虽然这在时间的长河里,不过是短暂一瞬间,但再短暂也能成就岁月的芳华,这是我人生之大幸。
我要感恩感谢单位,派我到张老家村工作,为张老家村人民群众服务,这是组织提供的宝贵机会;我要感恩感谢张老家村党员干部群众,无论是精准扶贫还是脱贫攻坚,无论是巩固成果还是乡村振兴,无论是党的建设还是“五星”创建,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生态建设,无论是顺利之时还是逆境之中,你们都顾全大局、积极支持,百姓身上的勤劳聪慧、诚朴勇毅、博大宽容,永远是我干事创业的力量源泉;我要感恩感谢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驻村工作队每一项工作的推进,无不体现着各部门领导同志的关心和相助,无不凝聚着镇村干部的团结奋斗,你们身上的勇气、锐气、正气,您们的实干担当、锐意创新、拼搏进取、工匠精神,永远是我开拓奋进的坚强支撑。我很荣幸和党员干部群众一块苦、一块干、一块拼、一块喜,是张老家的水土滋养了我,是张老家人民斗争精神砥砺了我,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帮助了我。
八年来,我几乎天天住在村里,几乎放弃了休息日,把自己的心血、智慧、干劲全部倾注到张老家经济发展的各项事业中去,和大家一起用脚步丈量张老家的角角落落,用真情感悟张老家的万家灯火,用行动书写张老家的发展答卷。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我能够与村里党员干部群众共同见证和亲力亲为张老家村发生的翻天覆地新变化,我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我忘不了与贫困群众一起找出路、引企业、谋产业、拔穷根、奔小康,交出了一份精彩的脱贫答卷;我忘不了为解决贫困户住房一遍遍做思想工作,月光洒地还在贫困户家中座谈;我忘不了刚吃过中午饭又和村委干部入村入户;我忘不了每帮村民解决一件难事紧紧握住手露出笑容的眼神;我忘不了秸秆禁烧、冬季巡逻、夏季防汛、疫情防控时的坚守;我忘不了与同志们一起搭建防火指挥部,在指挥部吃烧饼、啃干面,举旗奋战,昼夜值勤;我忘不了填写建档立卡贫困户表格与同志们一起连续奋战到深夜 1、2 点;我忘不了寒冬刺骨的冬季迎接上级督查巡查考核评估,连续 10 多天早上 5 点前集合村委干部等待抽村的煎熬;我忘不了与党员干部群众一起修户户通水泥路、村内通柏油路、架危桥、建村室、治坑塘、安路灯、治环境奋战在施工现场累的口干舌燥、衣服湿透的日子;我忘不了为了争创省级“五星”支部与战友们一起在五星红旗下蹲在台阶上趴着吃泡面的工匠精神;我忘不了在疫情防控静止期间乡亲们送来的热乎饺子、香喷的包子、美味的菜角和酥脆的焦鱼,偷偷的挂在了我的办公室门把手上;我忘不了 90 多岁的三位老人一见面就喊:“是赵科长吗?是老赵,又来我家了,每次都问吃得好不好,吃的啥呀?好人啊!”我忘不了“赵书记,一定要来我家吃疙瘩面!”我忘不了村里每一张熟悉的面孔和笑容;我忘不了乡亲们按下一张张鲜红的手印、写下 698 个字的感谢信到周口市委请愿把我留任八年,很荣幸被乡亲们授予“永久荣誉村民”这个光荣称号……能够在干事创业的年华中,为张老家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发展、为张老家 1893 人共同富裕付出微薄之力,这是党组织对我的眷顾。
八年岁月,时光飞逝,白驹过隙,春夏秋冬,寒来暑往,经过队友们的艰辛努力,团结协作,脱贫攻坚取得了胜利。在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时刻,我也结束了驻村生活,回忆起与队友们一起奋战的日子,记忆犹新,永生难忘,两千多个日日夜夜经历了 2016 脱贫,2017验收,2018 攻坚,2019 决战,2020 决胜,2021 衔接,2022振兴,2023 满怀而归,特别是 2017、2018、2019、2020 值得铭记,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财力、人力都消耗在建档立卡填表上,还经历了国家级、省级和市级考核、第三方评估、民盟调研、媒体暗访、督查巡查等等,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取得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回想八年的生活,有滚石上山的艰难,也有爬坡过坎的喜悦;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迷茫,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虽有委屈的困惑,但心中的信念依旧坚如磐石,累并快乐着。总感觉时间是最神奇的,它不是教会了遗忘,而是悄悄地把一些东西烙在了我心灵深处,这里留下了我一生中最美好的东西,留下了许多感动和遗憾。八年的磨砺,让我懂得了宽容和珍惜,明白了真诚和善良的真谛,在张老家村走村串户,老百姓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装的尽是情谊,表达的全是真挚,让我耕耘后收获,奋斗后前行。
此去经年,山长水阔,情怀依旧,祝福永恒,今后无论走到哪里,身处何方,我都会深深眷恋着这片厚重的热土,在今后的岁月里,在新的工作岗位,我将继续当好张老家村振兴路上的“啦啦队员”,为张老家的进步喝彩、为张老家的振 兴呼吁,只要有利于推动张老家发展、有利于造福张老家人民的事,我都将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当前,在周口市立足“临 港新城、开放前沿”发展定位,奋力向国家区域中心港口城 市迈进的大好时机,希望张老家村团结奋斗、干出火花,把 “五星”支部创建、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行动,在推进乡村振兴、率先建成农业强村中奋发有为、 更加出彩,面对新时代新挑战新要求,熟练掌握其中蕴含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学会抓住斗争规律、讲究斗争策略,不断提高履职尽责的工作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我要坚持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驰而不息、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一步一个脚印,一点一滴努力,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周口实践贡献力量。最后寄语大家:“振兴乡村可期,同志仍须努力”,我衷心祝愿勤劳智慧的张老家人民生活更加幸福,衷心祝愿幸福美丽的张老家明天更加灿烂辉煌。(赵亚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