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阳县:“他们满意 是我最大的快乐!”
发表时间 2023-11-03 14:39   阅读 12862

河南广播电视台乡村频道 韩留收 曹青(通讯员:陈健)

“小郭姨,夜里休息得好吧?”“还好,还好!”清晨6点,胡保珍就来到老人郭某某的房间,关心地询问着夜里的休息情况。

郭某某,现年81岁,退休女老师,因为行走不慎,摔倒,致使盆骨骨折。从驻马店一所医院救治出院后,几个闺女经过慎重考虑,给她选择到胡保珍创办的养老中心休养。

因为脾气古怪,内心焦躁,时常无端发火,常人很难接近。初来时,养老中心的护工轮流与她交流沟通,基本以一肚子苦水和委屈结局。

胡保珍来到郭某某床前,与其进行了一番推心置腹、推己及人的沟通交流,使郭某某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她表现得与以前可以说是大变样。”胡保珍说。

今年60岁的胡保珍,原来在河南省正阳县商业部门工作,后来主动选择了自主创业。她先后干过副食批发、货物运输、长途客运等,凭借独到的眼光和精明的头脑,取得了一定的资金积累。

随着社会的发展,她发现有不少家庭,子女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年迈的老人;有的老人因为疾病,拖累了家人,使他们不能外出挣钱;还有不少老人形只影单,无人陪伴和照料······于是,就有了开办一家养老中心的想法。

为此,她专门跑到民政部门了解情况。接待她的同志从政策、社会现状及发展前景等方面全面细致地帮她进行分析后,更加坚定了她创办养老机构的决心。

2019年,她从紧邻河南省正阳县社会汽车站的东侧位置,租下了10亩地的面积,当时上面建有13间房屋,后来根据养老服务需要,她又从银行贷款一部分,把房屋建筑面积扩建到2000多平方米,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了适老无障碍改造。经相关部门批准,正式注册成立了“德馨缘养老服务中心”(下称养老中心)。

“养老中心入住的人员最初建成时只有不到五人,慢慢地发展到10多个,至今入住的人员已有40多人。”胡保珍介绍。

入住进来的,有脑梗、脑出血、糖尿病患者后遗症,还有不少九十多岁的高寿老人。这就要求养老中心工作人员既要有耐心,还必须具备爱心。一位小脑萎缩的老人,入住进来时,夜里一直不睡觉,护工就一直陪护到第二天天亮。后来家里送过来一些药,病状算是有所缓解。

退休老人陈新国,2021年12月入住后,胡保珍发现他鞋子破烂,就根据他脚的大小给他买了两双鞋和袜子。临近春节,又给他买了一身保暖衣服。每次见到胡保珍他就会竖起大拇指。

养老中心入住的人员谁的生日几月几日,胡保珍都记在一个小本子上。生日那天,她准会定做一个蛋糕,买上一些水果表示祝福。一些老人感动地说:“就是在家里儿女也不会想这么周到!”

每天夜里的12点至次日凌晨3点,值班医护人员亲临每一个入住老人床前,看是不是有什么异样情况。因为这是疾病发作的高发时段,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大意。正阳县王勿桥乡谢庄村的谢学英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一次医护人员在查房时,发现情况有些异常,经初步诊断后,拨打120送往医院急救。在医院里,医生告诉他们:如果再晚送来一会儿,可能就没有救的希望了。事情过去半年多了,至今谢学英依旧安然无恙。

在养老中心,哪个房间的地脏了,护工会及时打扫清理;哪位入住人员的衣服脏了,护工会随时帮忙换洗;每天哪位老人该洗澡了,护工会推着老人到洗浴室帮忙洗澡······走进养老中心,花花草草装点其间,俨然一个宾馆的模样。

周到贴心的服务最让人心生感动。正阳县傅寨乡的剑国军,2022年入住养老中心时已86岁高龄,依靠喂养流食来维持生命。之前,医院曾不止一次下过病危通知书。儿女为表示最后的心愿,慕名把他送进了这家养老中心。入住后,养老中心的护工如同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无微不至地给予照顾,直到今年4月份,这位老人才安详地离开人世。其儿子动情地说:“原想着能在这里度过三几个月就非常不错了,没想到你们照顾得这么好。”并特地送来一面书写着“敬老大爱情,宽厚仁慈心”字样的红色锦旗,以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每天吃罢早餐,冬天,护工们把入住老人推出来晒太阳;夏天,推出来乘凉,做健身手指操。每周,利用两天的时间,邀请老年大学的老师,来教他们唱红歌;利用一天的时间,教戏曲爱好者唱戏,护工参与其中,一幅其乐融融的温馨画面。这些画面通过抖音视频发出去之后,博得了他们家属的纷纷点赞,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从事养老事业,不是以挣多少钱为目的。要是处处想着挣钱,也办不好养老事业。办养老事业更多地是承担一份社会责任,展现自身价值。胡保珍说:“入住这里的老人和他们的家人能够满意,才是我最大的快乐!”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