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广播电视台丁阳光 赵卫朝(通讯员:郭永伟 王一鸣)
11月30日晚,周口市中心医院的急诊室外寒冷肃杀,急诊监护室内却温暖忙碌。医生拧眉分析着患者病情变化,护士认真进行着患者护理,监护室内忙碌而有序的工作进行着。
突然,叮铃铃的电话铃声响起,值班护士李随华立即接通电话,电话另一端传来一个紧张并急促的声音,“有一个呼吸衰竭的患者,怀疑是气道内异物,患者现在氧饱和度一直在下降,人已经昏迷了,急需抢救,人马上到,快做好准备”。“气道内异物,呼吸衰竭患者,准备抢救”,电话还未放下,李随华护士就急忙大声告知值班医生王一鸣、秦良玉。霎那间,监护室像是按下了快进键一样,加速动了起来。
“秦医生,做气管插管准备,调试呼吸机备用。”主治医师王一鸣迅速做好抢救准备,并与秦良玉医师分工协作。同时,立即向上级进行汇报,做好抢救预案,尽全力抢救患者。
当晚21时16分,患者被担架车推进了急诊监护室,跟随而来的内镜室时朝晖、徐振振医师,紧急交接患者病情,“患者老年男性,既往脑梗死病史,遗留有部分吞咽功能障碍,此次吃牛肉时突然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家属曾送往当地医院,病情紧急危重,当地处理不了转来我院。在抢救室用过海姆立克法抢救后异物没能咳出,紧急送内镜室准备行纤维支气管镜取异物时,患者呼吸困难加重,氧饱和度迅速下降,人已昏迷。”
据悉,当时患者面部呈现出一种骇人的黑紫色,呼吸困难且费力,胸骨上窝处深深的凹陷了下去。“患者三凹征明显,考虑是喉梗阻或大气道梗阻,快,先准备环甲膜穿刺,气管切开做准备!”随后主治医生王一鸣沉思了几秒钟,再次说“先用喉镜打开气道,试试能否看到异物”。现场,秦良玉迅速拿起喉镜,用力向上提,打开患者气道,说能看到有东西在声门处卡着。“先试着用弯钳取一次,环甲膜穿刺继续准备……”
急诊室内争分夺秒,医生深吸了一口气,再次打开患者气道,进弯钳……突然,患者一阵剧烈的咳嗽和挣扎,弯钳往外一带,没能取出异物。“给丙泊酚镇静!稳住,不要慌,再取一次!”秦医生又一次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吐出,左手上提喉镜打开气道,右手持弯钳稳稳向下一探,回拉,一块比丸子还大的牛肉随着弯钳被夹了出来。患者连续的咳嗽了几声,李随华护士立即给予吸出患者口腔、气道内的痰液,并戴好面罩吸氧。
患者呼吸困难的情况很快得到好转,呼吸逐渐平稳,颜面一点点转红润,血氧饱和度也逐渐上升到了95%左右。 在场的医护人员也同时都松了一口气,抢救及时,省的气管切开,从患者入科到抢救成功不到5分钟。
周口市中心医院监护室内又逐渐恢复到了抢救前的状态,如同既往的无数个惊心动魄的夜班一样,紧张、刺激的抢救完成后恢复忙碌、有序。外面依旧寒冷,监护室内依然温暖,这里是离死亡最近的地方,却也是离希望最近的地方。
周口市中心医院急诊科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一切从患者出发,提高急诊效率,全力建设一站式急诊综合救治中心,集中配置CT、超声、检验、内镜、DSA等大型检查设备,同时配备ECMO、IABP、CRRT等抢救设备,集中全院优势医疗资源,缩短抢救半径,提升救治成功率,竭尽全力将患者从发病呼救到实施抢救的时间缩到最短,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护航,让急救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