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频道新闻热线:
0371-65791999
“移民”生活越来越好
发表时间 2023-09-28 17:18   阅读 2752

河南广播电视台乡村频道 孟宪超 魏永 (通讯员:邹晓强)

金秋时节,河南省孟州市槐树乡大张咀村党群服务中心里,墙体文化氛围浓厚,柏油地面干净整洁,文体娱乐设施完善,办事窗口功能齐全……三三两两来办事、休闲的群众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孟州市水利局投入资金27万元,帮助我们对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提升改造,新建水冲式卫生间和防汛物资仓库,铺设了柏油沥青。”村党支部书记张正红告诉记者,大张咀村作为孟州市大中型水库移民村,今年6月在孟州市水利局移民项目的支持下,村党群服务中心改造一新,各项功能室齐全,创建“五星”支部的信心和底气更足了。

大张咀村位于孟州市西部丘陵地区,是1958年修建顺涧水库时搬迁的移民村,今年1月被孟州市委组织部列为软弱涣散村时,其中一项原因是党群服务中心功能不完善,群众办事难、意见大。

孟州市水利局得知情况后,积极与乡村两级沟通对接,在征求村内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最终确定对村党群服务中心进行全面提升改造,更好地服务、方便党员群众。目前,大张咀村党群服务中心提升改造项目已全面竣工,村党群服务中心焕然一新。

槐树乡大张咀村的变化是孟州市落实国家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不断提升移民村人居环境的一个缩影。

据悉,孟州市境内现有19个小浪底水库移民村、老库区大中型水库移民村45个、小型水库移民村17个。

近年来,为不断提升移民村群众生活水平,孟州市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建设目标,坚持把移民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美乡村建设及“五星”支部创建等工作深度契合,统筹资金1亿元左右,通过精准实施产业项目,改善人居环境,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升移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这几年变化很大,旱厕改成了水厕,垃圾实现了分类,环境卫生每天有人打扫,农民的生活不比市民差。”化工镇横山村村民徐猛虎说。

横山村位于孟州市东南部,是洛阳市新安县19个安置在孟州的小浪底库区整体搬迁移民村之一。近年来,为了让移民群众住得好、住得舒心,孟州市在村容村貌建设上持续发力,投资520万元,高标准硬化绿化移民村道路,投资1000万元对全长20公里的王园线进行高标准美化、亮化、绿化,将沿途19个移民村串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王园线入选了河南省“全省最美农村路”。

“自从我们村里装了供水站,吃起水来比以前方便多了,水质也更有保障,很放心。”该市大中型水库移民村、槐树乡关沟村村民关书姣高兴地说。

近年来,为让移民群众吃上安全水、优质水、健康水,彻底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孟州市累计投入资金170万元,为19个移民村建设了42处农村饮水安全供水站,为移民村群众供应“纯净水”。除此之外,还不断加强对移民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铺设供水管道30万米,安装太阳能路灯900余盏,修建配套学校、公园、游园以及体育健身场所等,做到路畅、灯亮、生产生活、饮水安全有保障。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近年来,孟州市在着力改善移民村环境的同时,根据移民村地貌条件和区位优势,共计投入资金1500万元,对移民村发展产业项目进行重点扶持。

在滩区移民安置区,以“合作社+产业+农户”形式,集中连片、规模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综合农业,形成了具有沿黄滩区特色的发展模式,打造了韭菜大棚、特色水果、食用菌、中药材等为主的农业产业带,真正实现了村兴民富。在西部丘陵区,依托“四好农村路”经济带和生态优势,主要发展猕猴桃、苹果、石榴等特色小杂果种植,形成具有丘陵区特色的农旅融合发展模式。截至目前,孟州市共打造移民村特色产业项目5个,培育新型经营主体2个,9个移民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0万元。

“在我们的菌菊轮作特色种植基地里,每年收了菊花后,接着种植菌棒,一个大棚可产雪茸菇0.75万公斤,年收入4万元,加上河阳冰菊,一个大棚一年可收入7万元。”孟州市西虢镇寺上村党支部书记刘选说,每到菊花盛开的时候,这里成了“网红”打卡地,吸引了各地游客来拍照。

刘远所说的菌菊轮作特色种植基地,就是孟州市围绕移民村产业发展重点扶持的一个项目。该市依托三合种植专业合作社,在陈湾、寺村、寺上、竹园等周边村,投入资金216万元,修建大棚20座、生产路8千米,打造了面积40公顷的种植基地。同时,为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又投资230万元建设初加工厂,并注册了“河阳冰菊”商标,增加集体经济的同时,还为群众提供200个就业岗位。

如今,一笔笔移民资金用到了实处,一个个移民项目带动了经济发展,一项项移民政策温暖了“移民人”心窝,一幅村庄美、产业强、村民富的移民村新画卷正在孟州大地徐徐铺开……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