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盘古圣地迎来全球菌业盛会。2月14日,来自7个国家和地区、37家企业,900余名代表齐聚泌阳县文化艺术中心。与会专家、学者、驻马店市及泌阳县主要领导等共同启动这场以“泌阳花菇甲天下,三物融合促发展”为主题的泌阳花菇国际产业创新大会。
本次大会由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吉林农业大学主办,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食用菌及制品分会、食药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泌阳县三物融合产业发展研究院、泌阳县食用菌协会承办。
“泌阳花菇,千年传承,得天独厚,历久弥新甲天下。泌阳花菇产业,守正创新,科技赋能,精彩蝶变。”泌阳县委副书记、县长朱东升在致辞中说,本次大会是践行大食物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践。通过科技创新、生态循环、产业融合三维驱动,这座千年菌乡正实现从传统种植到全产业链的蝶变。
据介绍,泌阳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地处南北气候分界线伏,牛山和桐柏山在此交汇,长江淮河在此分流,总体格局呈五山一水四分田,森林覆盖率高达56.4%,素有中原绿肺之称。153条河流和60座水库润泽的天然培养皿,共同造就了北纬32度生态奇迹,独特的自然禀赋为香菇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截至目前,泌阳县已建成工厂化香菇种植企业20多家,香菇年总产量达55万吨,全县食用菌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200多家,综合产值达到100亿。泌阳花菇不仅走向全国,而且远销日韩、东南亚及欧美市场,成为国际餐桌上独具特色的中国味道。
驻马店市委副书记、市长李跃勇在致辞中说,本次大会是一次打造泌阳花菇区域品牌、提升国内外市场影响力、知名度的大会,在全国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通过成果展示、技术交流和引入项目等,加快推进“三物融合”、推动实用技术“链式推广”,必将进一步推动泌阳县打造名副其实的“中国菌都”。
“泌阳的同仁们种植的不仅是花菇,更是种植对行业未来的美好愿景。今天,我故地重游,对未来充满了期待。我坚信,大会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创新,更加具有影响力。”国际蘑菇学会前主席Dr. Mark Wach 深情回顾2002年参会经历,盛赞泌阳花菇产业展现的活力与创新基因。
“泌阳花菇以其独特的风味,丰富的营养和优良的品质,在众多食用菌品种中脱颖而出。从最初的小规模种植到如今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从国内市场的一枝独秀到国际市场的崭露头角,泌阳花菇产业走出了一条具有独特的成功的发展之路。”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徐小虎在致辞中说,泌阳花菇国际产业创新大会也是食用菌峰会,为泌阳花菇提升品牌价值、拓展销售渠道、助力提质增效,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举措。希望通过大会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经验与技术,推动泌阳花菇产业的国际化进程。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药用菌学会主席、吉林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李玉院士向泌阳授予“世界花菇黄金核心产区”牌匾,标志着北纬32°独特生态价值获国际认可。
李玉院士在致辞中说,泌阳是在全国农法栽培中最早实现了周年栽培、三菌联种的地方。这种周年栽培的模式,要逐渐地推广到中国的其他地方,使菇农不只是一季一收,而应该利用全年栽培不同品种的选择,实现周年栽培、周年赚钱,泌阳花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泌阳花菇大如拳、白如棉、Q弹、味鲜,关键是能赚钱,随着这些年的育种改良和栽培的改良,已经真正实现了花菇在香菇产业中的主导地位,我很希望以后不只是泌阳有花菇,在河南有花菇,在全国其他香菇栽培区都能够实现泌阳花菇的普及。”李玉院士说,李玉院士表示,“俗话说十年磨一剑,对我们各行各业来说,时间已经不等人了,需要我们做出更加倍的努力,为实现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强国,实现中国食用菌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推进食用菌的全面发展,做出我们这一代人的应有的贡献。”
大会现场签约8个重点项目,涵盖品牌运营、装备制造、跨境电商等领域。同步发布的全球香菇菜品热度指数,为产业市场拓展提供数据支撑。
作为全国首个“三物融合”实践区,泌阳以花菇为支点,联动夏南牛、粮食作物构建生态循环体系。通过深化国际合作、强化品牌建设,正朝着“中国菌都”目标稳步迈进。一朵花菇撬动全球产业链,以科技创新书写乡村振兴新篇。在“大食物观”引领下,这场国际盛会正为中国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通讯员: 张理阳 杨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