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过后的豫南平原上,驻马店市平舆县连片的姜田翻涌着银色波浪。清晨薄雾中,姜农们已弯腰在田间忙碌,开沟机在田垄间划出笔直的线条,饱满的姜种如珍珠般滚入温床,覆膜机紧随其后为土地盖上“保温被”。这场属于黄土地的“春日交响”,正谱写着“小生姜”变身“金产业”的乡村振兴协奏曲。
“选种要挑‘三头齐’的姜块,每垄间距精确到厘米级,温控大棚保持25℃黄金温度。”在该县东皇街道蔡营村的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农技专家现场为新种植的姜农讲解在种植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从选种、整地、栽种、施肥、防治病虫害等环节,全程进行“一对一”跟踪指导。
生姜具有产量高、易管理、生产周期短等优点,市场价格高,加之通过技术改良,姜苗品质和产量也逐年提升,极大激发了广大姜农的种植热情,生姜种植不仅给种植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周边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在这务工的村民土地流转有租金,务工每天领薪金,年底还能分红金!”庙湾镇大卢村众信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常雪飞介绍说。“我们村种姜扩大规模了,都在种姜。我现在年龄大了,不能出门了,在家里干活,每天上午还管顿饭,一天七八十块钱,感觉非常不错。”东皇街道张庙村3组村民吕成立笑着说。
近年来,平舆县借着“三园”建设春风,依托本地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气候优势,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因地制宜引导、鼓励群众发展特色种植产业,打造村级共同富裕产业基地,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同时,积极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一大批村民通过特色种植走上了致富路。
在清河街道南刘社区小王庄,20多人组成的“种姜队”正在田间劳作,开沟、施肥、铺姜、浇水、覆膜,经过5天的奋战,50亩姜田种植环节已接近尾声。“虽说今年是第一次种姜,但也很省心,从种植到采收全部由众耕农业种植合作社全程指导,我们很有信心。”该地块负责人姚卫民和赵书锋表示,如果今年效益达到预期,明年还将扩大种植面积。
平舆县依托“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通过土地流转、技术升级、品牌打造,使生姜种植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我们要让‘平舆生姜’和‘平舆白芝麻’组成农业‘金银双名片’。”众耕农业合作社理事长裴国臣指着规划图介绍,该合作社生姜种植规模从2020年的100亩试验田已发展到如今的1万多亩,覆盖了多个乡镇(街道)。
春风拂过希望的田野,连片姜棚在春光中泛着银光,平舆人用智慧和汗水在黄土地上绘就“姜”山如画。从传统种植到三产融合,从分散经营到产业集群,这片承载着千年农耕文明的土地,正在“姜”引擎的驱动下,正沿着“黄金姜链”攀登产业新高地。(通讯员:李磊 李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