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老城区: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寻求为民服务“最优解”
发表时间 2025-05-16 09:47   阅读 85472

“我新房子在涧西,可就喜欢在老房子这住,感觉这里特别有烟火味儿。”洛阳市老城区建安门街道神州街居民马师傅乐呵呵地说。

近年来,老城区建安门街道北大街社区党总支以“党建红”为底色,不断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想群众之所想,用“便民惠民”“志愿服务”“技能培训”织密党群纽带,寻求为民服务“最优解”,让“烟火味儿”与“党心民心”同频共振。

便民惠民一条街 乐享美好生活

“有了便民街,生活不仅更便利,也更加多姿多彩了!”该街道居民赵瑜开心地说。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以前早晨给孩子做早饭、送孩子上学像打仗一样。如今,在街口便民早餐店吃个营养餐,送完孩子她还能参加社区组织的汉服妆造培训、手工插花等活动,生活可充实了!

走进神州街红色便民一条街,300余米的街巷,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果蔬店、烧饼铺、民宿、咖啡、裁缝店、杂货铺……在文体活动室,乒乓球爱好者尽享运动之乐;在推拿按摩室,居民有的了解穴位知识,有的接受义诊治疗;在图书阅览室,孩子们徜徉在知识的海洋……

因辖区居民多为老年人,社区服务功能相对分散,难以满足老人享受“一站式”需求。因此,以街道为核心,辖区利用多处闲置房屋,探索出“公共载体+企业运作”“场地资源换服务”“公益+低偿”等运营模式,反哺社区治理,推动便民服务一条街功能拓展:整合北大街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赵春娥红色精神传承馆、职工大讲堂、便民服务中心、红色书屋,植入“晨光早市”“星空市集”“小吃一条街”等,持续丰富居民生活。

 雷锋车队 流动的红色便民风景线

“不客气,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欢迎你们再来洛阳。”在重大节日、高考及牡丹花会期间,在龙门高铁站、洛阳火车站、高考考点及各大旅游景点门口随处可见洛阳雷锋车队车贴标志的车辆和车队队员们热情洋溢的笑脸。近年来,洛阳雷锋车队在党建引领下,坚持开展助老、助残、助学、助困等活动,以弘扬雷锋精神、倡导社会风气、为出行不便人员提供优质服务为己任,累计免费接送老弱病残乘客1.5万余人次,免费接送高考学子1.2万余人,长期定点帮扶孤寡老人6户,免除困难乘客乘车费累计10万余元,归还乘客遗失财物总价值超百万元。如今洛阳雷锋车队已经成为河洛大地的一张靓丽名片。

近年来,随着新就业形态的蓬勃发展,洛阳雷锋车队借助自身优势,立足洛阳文旅高质量发展需求,不断延伸服务类型,先后成立了汉服驿站、家电维修、医疗服务、文艺汇演、爱心接送等5支志愿服务小分队,成员也增加到了150人。雷锋车队通过媒体开展喊话全国游客来洛邑古城穿汉服、赏牡丹、吃水席倡议活动、参加“爱在洛城”免费接送游客暖心行动、开展重阳节为敬老院送戏活动、为社区居民免费维修家电等活动100余场次,已免费接送外地游客2600余人次。雷锋车队队员们助人为乐的身影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像一点点烛火,给洛阳城带来温暖。

家门口的“解忧课堂” 托起居民“就业梦”

 “通过汉服妆造培训,我学会了各种妆造手法,掌握了这门手艺,我背上化妆包就可以去洛邑古城门口接活干,真的是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在社区三楼汉服妆造技能培训班上,青年学员王静满脸笑容地分享着自己的学习感受。今年以来,为破解群众就业 “急难愁盼”,帮助辖区待业居民增强就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针对辖区内全职妈妈、待业青年、老年失业人员、低收入家庭、残障人士等群体,社区对接相关机构,利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场地开设家政服务、短视频制作、汉服妆造等技能培训讲座,同时对接相关部门开展大型招聘会,邀请辖区企业现场招聘,让更多群众凭借一技之长持证上岗,增加收入。自开展“解忧课堂”以来,社区已累计开展技能培训30余场,组织招聘会3场,服务人数2000余人。(通讯员:彭澳瑶)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