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舆东皇:政银携手播撒“及时雨” 金融“活水”润振兴
发表时间 2025-08-08 16:11   阅读 74907

立秋时节,清风携甘霖解旱情、润田畴,让庄稼得丰稔,平舆县东皇街道五楼会议室里气氛热烈,一场别开生面的“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业务推介会正在进行。街道党工委书记姚东云与市、县领导及县邮储银行的工作人员,各社区致富带头人围坐一堂,面对面解读政策、对接需求、破解难题——这是东皇街道与县邮储银行“政银携手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行动中的生动一幕。

“乡村振兴,产业为基,金融为脉。”据街道人大工委主任王影介绍,东皇街道地处城乡接合部,乡村产业特色鲜明,但长期以来,部分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面临“融资门槛高、担保渠道少、政策摸不清”的困境。为此,东皇街道主动牵线搭桥,与县邮储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打出“政策引导+金融赋能”组合拳。

“政银联手这事儿,真是做到了咱种植户的心坎上了!”推介会上,小陈社区董营村生姜种植户李可难掩喜色地说。作为生姜种植户,李可他们最愁的就是资金周转。下种要买姜种、地膜,追肥得备足有机肥,到了采收季还得雇人,哪一步都离不了钱。可村民手里又没多少闲钱,想贷款又怕手续麻烦,还担心没东西抵押。“以前是‘钱紧’绊住脚,现在是‘钱准’添动力,咱甩开膀子干,日子肯定越来越有奔头!”一场“喜雨”让李可信心满满。

“咱这‘小作坊’,做的是‘辣疙瘩’深加工,把新鲜‘辣疙瘩’做成荠菜丝,再往周边市县送。说实在的,以前总卡在‘规模上不去’这个坎儿——想添几台新的清洗、加工设备,得不少钱;旺季前想多囤点‘辣疙瘩’,资金也转不开。跟银行跑过几次,人家一看咱就几间厂房、几个工人,总担心还不上,贷款这事儿一直没着落。”五里社区共同富裕加工园入驻企业,平舆县仁伟舆情芥菜丝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马仁伟“无奈”地说,“现在好了,金融服务到家门口了,利息不高,手续也简单,我先换台智能切片机,扩大生产线。这政银一携手,真是给咱这些‘小作坊’添了底气、加了动力!”

“以前,我们想支持农户和小微企业,常苦于‘信息不对称’——不知道谁真正需要资金,也怕盲目放贷有风险。现在东皇街道主动搭台,帮我们摸清了各社区的产业底数:谁家种生姜缺周转金,哪个‘小作坊’想扩产,都有清晰的‘需求清单’。办事处还帮着做前期调研、推荐优质项目,相当于给我们的信贷投放加了‘导航’,既提高了效率,也降低了风险。”作为专门服务东皇客户的邮储银行客户经理,李帅兴深有感触地说,“作为服务‘三农’的金融主力军,今后,我们邮储银行和东皇街道一定会通过政银合作的模式,让我们的金融服务更精准地‘滴灌’到田间地头和‘小作坊’里。”

从生姜到芥菜丝,从种植户到‘小作坊’,这些朴实的话语里,满是希望政银携手能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无论是田间地头的生产扩大,还是“小作坊”里的产业升级,金融“活水”精准滴灌,政策扶持贴心到位,定能让乡村里的“土宝贝”变成“香饽饽”,也让乡亲们的日子更有奔头。

“政银合作不是简单的‘搭平台’,而是要拧成一股绳,把服务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姚东云表示,政银携手,扎根土地,联动发力,把资源优势变成发展优势,让每一分努力都能结出丰收的果实。下一步,将深化合作机制,推动金融机构下沉服务重心,在“三园”建设、特色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加大支持力度,让金融“活水”真正流向田间地头,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

久旱逢甘霖,一场应景似的“及时雨”后,行走在东皇的乡村大地上,连片的生姜大田里一垄垄生姜,长得又粗又壮,丰收在望;一个个不起眼的“小作坊”里,乡亲们正用灵巧的双手编织“家门口就业”的幸福图景……政银携手播下的“希望种子”,将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结出乡村振兴的丰硕果实。(通讯员:贺志勇)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