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广播电视台乡村频道 韩留收 曹青(通讯员:王树恒)
“法官,太感谢你们了,感谢法庭多次组织调解,解决了我们的一个大难题,现在这个界桩埋我们大家都满意的很。”这是正阳县兰青镇某村村支书、组长及村民代表对民一庭法官表示感激的话语。
12月19日,正阳县人民法院民事一庭法官杨宏伟、尚世迪冒严寒,深入田间地头成功调解了一起相邻土地纠纷。
原告张某系正阳县兰青乡胡村农民,被告王某、王某某系同乡智村村民,三人虽系不同村委的居民,但三人的耕地相邻,张某的耕地居西,王某、王某某的耕地居东,南、北面与原告的承包地接壤,三人地中间只有一条浅浅的水沟即两个村的分界线,也是三家耕地的分界线,由于近年来雨水冲刷塌方和耕种时坷垃的堆积,水沟几乎被填平,分界线已不是太明显了。今年6月,王某、王某某又在原来的水沟中埋上了一块石头作为界桩,于是张某起诉至正阳县人民法院,要求王某、王某某停止侵权。
承办法官杨宏伟受理该案后,多次联系原、被告深入了解案情,亲自到涉案地进行现场勘察,并向村委会和当地村民了解土地情况。经多方了解,该案曾被当地司法所及村委会共同调解过,因各种原因调解未能成功。法官杨宏伟通过阅卷了解案情,认为该案系相邻土地界限被破坏引发的土地侵权纠纷。双方虽为两个村的村民,但两村接壤,耕地相邻,为一界桩激化两个村三家的矛盾,得不偿失。为了快速化解纠纷,在村委会干部的积极协调下,法官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双方各执一词,分歧较大,互不相让。见此,法官尝试从法、理、情三个方面做双方的思想工作,同时,耐心地为双方当事人及旁听群众讲解了农村土地使用权、经营权中常涉及的法律问题,并引导当事人换位思考,调解仍陷入僵局。承办法官当即组织两个村的支部书记、村干部、司法所干部、双方当事人到纠纷现场,根据双方土地的四至界限、面积,测量确认原被告的土地界限范围,厘清原被告三面土地接壤界限,并在界限处埋下石头,双方均同意以石为界,至此,积怨一年之久的一起土地纠纷最终得以顺利调解,双方也握手言和。
在司法实践中,大部分诉讼至人民法院的土地纠纷案件,具有乡土社会特殊的敏感性和复杂性,看似事情不大,但因涉及土地这一农民最关心的利益点,一旦处理不好,很可能衍生出更多矛盾。此次有效调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了萌芽状态,是正阳县人民法院聚焦“三个面向”,坚持“三个便于”,优化“三个服务”,传承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源头化解纠纷的一个缩影。下一步,正阳县人民法院将继续发挥司法能动性,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持续推进“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工作,充分发挥调解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中的重要作用,推进调解工作创新发展,力争矛盾纠纷就地化解,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效优质的司法服务,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司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