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河南讯:(文|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医师 陈喜全)
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主要用于治疗胆囊结石、胆囊炎、胆囊息肉及胆囊癌等胆囊疾病。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已成为治疗这些疾病的首选方法。本文将详细介绍胆囊切除术的相关知识,包括手术原理、操作步骤、术后护理及注意事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手术。
一、胆囊切除术的基本概念
胆囊切除术是指通过外科手段将病变的胆囊切除的手术。胆囊是位于肝脏下方的一个梨形囊状器官,其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浓缩由肝脏产生的胆汁,并在进食时释放胆汁帮助消化脂肪。然而,当胆囊出现结石、炎症、息肉或癌变等病变时,就可能需要进行胆囊切除术。
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也称为微创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利用腹腔镜及其配套器械进行的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LC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出血少、疼痛轻等优势。手术时,医生会在患者腹部切开3-4个5-10毫米的小孔,通过这些小孔插入腹腔镜和其他手术器械,完成胆囊的切除。
1、手术原理及步骤
LC的主要步骤包括体位与麻醉、建立气腹、切开或穿刺、显露肝下间隙及Calot三角区、分离胆囊周围粘连、分离并夹闭胆囊管及胆囊动脉、取出胆囊、冲洗腹腔及放置引流管等。
体位与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头侧抬高10°-20°,身体右侧抬高15%,进行全身麻醉。
建立气腹:在腹部选择合适的位置穿刺,注入二氧化碳气体建立气腹,以便于腹腔镜的操作。
切开或穿刺:使用锥鞘穿刺入腹,置入腹腔镜,观察病损情况。
显露肝下间隙及Calot三角区:通过无创伤抓钳将周围组织推向背侧,暴露肝下间隙和Calot三角区。
分离胆囊周围粘连:使用分离钳、电凝钩或超声刀等工具分离胆囊与周围组织的粘连。
分离并夹闭胆囊管及胆囊动脉:确认并游离胆囊管及胆囊动脉,用钛夹、可吸收夹或hemolock夹夹闭后切断。
取出胆囊:将胆囊从腹壁孔中取出体外。
冲洗腹腔及放置引流管:检查腹腔内有无出血和损伤,清理胆汁及积液,根据情况放置引流管。
2、手术优势
LC相比传统开腹手术具有显著优势:
创伤小:仅在腹壁上切开几个小口,减少了手术创伤。
恢复快:术后恢复时间短,患者通常可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生活。
出血少: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少,降低了输血的风险。
疼痛轻:术后疼痛较轻,减少了镇痛药物的使用。
三、术后护理及注意事项
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
1、生活护理
休息与睡眠:术后患者应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早期活动:术后24小时,根据患者身体恢复情况,鼓励其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和提高免疫力。
饮食调整:术后6小时可开始饮水,逐渐过渡到低脂半流食,再逐步恢复正常饮食。注意少食多餐,避免高脂、高胆固醇食物。
2、心理疏导
患者及家属应了解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医护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解释手术过程和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及应对方法,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
3、皮肤护理
术后应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每隔2-3天进行伤口换药和更换敷料,直至伤口愈合。同时,注意观察切口有无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4、预防并发症
预防感染:术后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
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术后适当活动下肢,避免长时间卧床,以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预防胆瘘:密切观察患者引流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5、定期复查
术后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复查,评估手术效果及恢复情况。复查内容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腹部B超或CT等,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或复发情况。
四、胆囊切除术的适用范围与风险
胆囊切除术适用于胆囊结石、胆囊炎、胆囊息肉及胆囊癌等胆囊疾病的治疗。虽然LC已成为治疗这些疾病的首选方法,但手术仍存在一定的风险。
1、适用范围
胆囊结石:胆囊结石是胆囊切除术最常见的适应症之一。当结石引起胆囊炎症、梗阻或胆囊壁增厚时,应考虑手术治疗。
胆囊炎:反复发作的胆囊炎也是胆囊切除术的适应症之一。
胆囊息肉:对于直径大于1cm的胆囊息肉或伴有结石的息肉,应考虑手术切除。
胆囊癌:对于早期发现的胆囊癌,手术切除是治疗的首选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胆囊癌的预后较差,手术后可能还需要进行淋巴结清扫和肝脏部分切除等辅助治疗。
2、手术风险
胆囊切除术虽然安全有效,但仍存在一定的风险。主要包括出血、感染、胆管损伤、胆瘘、胆绞痛及麻醉风险等。此外,胆囊切除后还可能出现消化不良、腹胀等后遗症。因此,在进行手术前,患者应充分了解手术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