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青春的旅途中,每一个少年都是一颗正在发芽的种子,怀揣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梦想。然而,在这段充满探索与成长的旅程中,青少年们也不得不面对来自学业、家庭、社交等多方面的压力与挑战。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的爆炸式增长,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对此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童少年科主任张燕做客演播室,为大家讲解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
首先欢迎张主任的到来,您先和观众朋友们打个招呼吧。
嘉宾:
采访提纲:
问题一: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是一个什么样现状呢?
张燕:据《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显示,我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约3000万人正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其中,有30%的儿童青少年出现过抑郁。此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我国第三本心理健康蓝皮书,书中专题报告了《2022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报告中显示,约14.8%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其中4.0%的青少年属于重度抑郁风险群体,10.8%的青少年属于轻度抑郁风险群体。所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问题二:儿童心理问题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带来什么影响?孩子的心理问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自愈么?
张燕:儿童心理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及时解决会影响孩子的认知,情绪和行为,例如,看待事情过于消极,处理问题过于偏激等,这会导致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甚至成年以后出现社会功能受损,例如工作,学业,人际,婚姻都出现问题。如果孩子的心理调整能力和周围的支持系统完善的话,心理问题能够慢慢缓解,反之会影响终生。
问题三:在临床中常见的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都有哪些呢?
答:目前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表现以抑郁、焦虑、恐惧、强迫、无明显诱因的躯体不适、睡眠问题、自伤自残行为、自杀观念、精神病性症状等为主。具体表现有:厌学拒学、学习困难、学习压力大、家庭关系、人际关系、手机成瘾等。
问题四:青少年心理问题都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呢?
答:①家庭因素。现今社会,许多父母更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以及物质的满足,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部分不和睦、不民主的家庭以及不合理的教育方式等,都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压力。
②学校因素。目前的应试教育无形中把考试成绩、升学档次当成了衡量青少年将来有没有本事的标准,部分青少年也会将考试升学的挫折看成是人生的挫折和失败,如果没有正确引导他们如何面对这些问题,受挫后迎来的是家长和老师的失望及指责,心理自然就会产生恐慌和焦虑。
③社会环境因素。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青少年不得不面临着升学、社会适应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导致青少年心理压力过大。
问题五:儿童青少年在出现的心理问题的时候,会不会有一些预警或者征兆?
张燕:话少,不愿社交,回避人群,食欲睡眠改变,莫名的身体不舒服如心慌、胸闷,肚子疼,学习成绩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莫名想哭,容易紧张等等。
问题六:孩子年龄小,生活环境单纯,顶多也就是学习压力,他们为什么会抑郁呢?
张燕: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孩子们应该是没有烦恼,无忧无虑的,尤其是年龄越小的孩子,根本不可能拥有烦恼。但是哪怕是几岁的孩子,他们也会因为外界的压力、自身无法排解的烦恼而患上抑郁症。对于孩子来说压力实际上也是很多的,例如环境的不适应、小朋友的排挤、父母的忽视都会让孩子感到失落、没有安全感、烦躁等,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帮助,进而会慢慢发展成为焦虑和抑郁。而孩子越小对于自己情绪的理解和表达越不深刻,所以他们不会像大人一样倾诉自己内心的痛苦,或者寻求帮助,年龄小的孩子往往会用哭闹,发脾气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而父母往往会认为孩子太过于恼人,不体谅父母的辛苦,进而会更加责骂孩子,导致孩子更加痛苦。另外,孩子吃饭睡觉没有以前好,话少,喜欢玩的玩具也不想玩了,不想出门,也可能是抑郁的一种表现,所以我们要重视孩子的突然变化,不能用“孩子叛逆了”或者“孩子变内向了”而一概而论,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期。
问题七:当孩子出现情绪问题时家长该怎么办?
张燕:首先不要回避。作为家长要勇敢面对我的孩子可能出现情绪问题了。对于轻度的、由现实因素困扰的一般心理问题实际上可通过自我调节、家庭、学校的支持来应对。家长的回避只会让孩子的问题就像滚雪球一样,越积越多,最后把孩子压垮。同时会让孩子产生“我的父母不爱我”的一种错觉。对于中度的、自我不能有效应对的、没有达到精神障碍,或是家长不能判断孩子是否存在心理问题,可通过心理援助热线、心理咨询来判断和应对。对于已经达到精神心理障碍的问题,及时求助专业医生,根据严重程度进行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
问题八: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环境,作为家长和社会能做些什么呢?
张燕:1.作为家长:①接纳孩子。家长往往会用挑错思维看自己的孩子,只看到孩子哪里做的不好,哪些地方不如别人,往往忽略了孩子的闪光点。家长要学会接纳孩子,接纳一个完整的孩子,无论好与坏,只有家长完全接纳自己的孩子,孩子才会在家长面前表现真实的自己。
②多关心孩子。养育孩子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除了有遇山开山,遇水架桥的本事外,还要帮助孩子建立一个能量储备池。这个能量来自父母认真倾听的态度、理解与沟通、支持鼓励的话语、欣赏的眼光和温暖的拥抱,也来自父母稳定的情绪,父母稳定的情绪是孩子的定海神针。
③给孩子降压。压力对于孩子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可以成为激发孩子努力的催化剂,也可以摧毁一个孩子的意志力,所以父母要了解和关注孩子耐受压力的程度,要帮助孩子适当地减压,每个孩子的抗压能力不同,根据孩子的情况定目标,适度的压力有助于孩子实现自己的目标。
④帮助孩子正确的认识自我。父母要帮助孩子不断地探索自己,在探索的过程中让孩子更多的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肯定自己和接纳自己,只有正确的认识、接纳自己,才可能成为一个积极乐观、努力向上的人。
⑤帮助孩子培养兴趣爱好。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从根本上避免外在的、强制的、过度的教育。健康的兴趣会使人变得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能充分感受到生活充实和世间的美好,同时能丰富孩子的想象力,提升创新能力。
⑥帮助孩子合理宣泄情绪。宣泄的方法有很多,要帮助孩子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情绪宣泄方法,比如向家人和朋友倾诉,一起旅游,一个人可以运动、唱歌,学会一种放松训练的方法或者情绪稳定技术,无论哪种方法,要让孩子在压力过大的时候能够想到它,并用这种方法帮助到自己。
2.作为社会,实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基层心理服务平台,完善教育系统心理服务网络,提升了医疗机构心理健康服务能力。逐步形成由政府、社会各界、广大群众共同参与、共同维护和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良好局面。履行好政府、社会、家庭、个人责任;加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科普宣教,进一步提升认知水平;积极开展心理关爱、心理疏导,心理危机干预等工作,努力营造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共同守护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守护好祖国的美好未来。
结语:好的,非常感谢主任的精彩讲解。相信通过刚刚的讲解,大家会更加了解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我们深刻认识到,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以及青少年自身共同努力的长期过程。我们需要更加关注青少年的内心需求,倾听他们的声音,理解他们的困惑,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支持和辅导。好了,本期节目到这里就要结束了,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