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时代,心理健康已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面临的不仅是物质生活的富足,还有日益复杂的心理挑战。从青少年到职场人士,从家庭主妇到企业高管,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应对着生活的种种压力与挑战。然而,面对这些挑战,我们是否真正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是否掌握了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对此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精神二科科主任张建宏做客演播室,为大家讲解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
首先欢迎张主任的到来,您先和观众朋友们打个招呼吧。
嘉宾:
采访提纲:
问题一:在节目的最开始您来给大家讲讲什么是心理?
相对于躯体而言,公众对心理领域的知晓和了解往往比较滞后,比如一个人得了躯体疾病,往往会第一时间配合医生去积极治疗,人们往往会放下工作、学习、和家庭的任务和义务,顺利的从健康的角色过渡到病人的角色。这得益于人们对躯体疾病的重视。心理是一个人的大脑的功能,是一个人对客观环境的主观体验,并且产生相应的情感和行为,人的心理包括三个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行为过程。
问题二:什么是心理健康?
我们说健康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是指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恰当的认识和评价自己和周围的人和事,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情绪稳定,行为有目的性,不放纵,能够应对生活中的压力,能够正常学习、工作、生活,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
问题三:心理健康有那些标准?
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人际和谐、适应环境、人格完整.
问题四:心理疾病与精神疾病有哪些异同?
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可以一分为二得看待,,广义的精神疾病包含所有的精神心理疾病,狭义的精神疾病只包括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持久妄想性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等重性精神疾病。二者既有交集又有明显的不同。
问题五:目前心理疾病的病因清楚吗?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来心理门诊就真的患者和家属,很多人都能够找到一些似是而非的原因,比如学习压力大、家庭动荡、人际关系不佳等,但是那只是一些社会心理因素,心理疾病和躯体疾病一样发病不是单一的原因,它是生物、心理、社会等诸多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比如有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应激性因素、环境因素、个性因素等都是不可忽视的发病原因,至于更为确切的发病原因目前还不是十分明了。
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失眠,抑郁、焦虑、躯体化障碍、强迫、自伤、成瘾行为。
问题六:心理问题的发病率如何?
拿抑郁症举例,我国目前的抑郁障碍患者大约在9000多万人,特别是疫情之后,全球有一项调查显示,抑郁症较疫情之前增加了27.6%,达到了5300多万人。而失眠和焦虑障碍的增加数量更为客观。
问题七:心理疾病常见于哪些年龄阶段?
人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可能罹患心理疾病,比如青少年阶段、老年阶段相对更为常见。青少年阶段是许多精神心理疾病的最早的发病时期,像青少年的抑郁、焦虑、进食问题、手机依赖问题,自我伤害问题极为常见,而老年人因为退休、健康问题、以及养老问题、家庭问题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问题八:为什么说网络成瘾和手机依赖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容忽视?
手机和网络依赖是一个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特别是疫情以来,许多学生上网课,包括通过微信布置作业等,一些孩子逐渐的迷恋上了手机,从住校逐渐变成走读,渐渐出现厌学,尽管出现手机依赖的原因很多,比如个性因素、社会因素等,但是手机成瘾的预防其实是极为重要的。一旦出现成瘾,解决起来极为棘手。
问题九:心理疾病对我们健康的和社会的危害有哪些方面?
心理疾病会干扰我们的生活学习状态,影响我们的幸福指数、破坏家庭和社会的和谐,让一个人的抗压能力明显下降,社会功能明显损害,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学习和交往,一些心理问题假如不及时治疗,还会出现精神残疾甚至自杀死亡等严重的后果。
问题十:心理疾病也会出现身体不舒服吗?
有许多心理问题也会出现躯体不舒服,无论是青少年和老年患者都会出现,因为心理和身体是有机的整体,不能割裂开来看。
问题十一:出现了心理问题如何应对?
心理疾病尽管危害很大,但是如果治疗及时,按照科学的治疗方案完整的全病程的治疗,大多患者也能够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许多患者和家属讳疾忌医,逃避现实,幻想着用旅游、休息、娱乐等其它措施来替代正规治疗,或者仅仅迷信单一的治疗方法,比如仅仅去综合医院或者吃一些不正规的中药来调理,效果可想而知。正确的方法是一旦发现有心理问题的苗头,轻微的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心理干预、心理治疗来应对,假如无法解决问题可以借助于相关的调整心理的药物来规范治疗,病情明显的甚至可以考虑住院来解决问题。
结语:好的,非常感谢主任的精彩讲解。相信通过刚刚的讲解,大家会更加了解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我们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个人的责任,更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责任。只有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我们才能更好地守护每一个心灵,让每个人都能在面对生活压力时,拥有足够的韧性和力量。
好了,本期节目到这里就要结束了,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