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当今社会,乳腺癌作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广大女性的生命健康。然而,乳腺癌并非不可战胜的敌人,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而乳腺癌的全程诊疗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它考验着患者的身体、意志和家庭的支持。对此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乳腺肿瘤内科主任姚丽鸽做客演播室,为大家讲解关于乳腺癌的相关知识。
首先欢迎姚主任的到来,您先和观众朋友们打个招呼吧。
嘉宾:
采访提纲:
问题一:姚主任,什么是乳腺癌?其主要的发病机制和类型有哪些?
乳腺癌是指源于乳腺腺体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特征为乳腺组织细胞不受控地增殖,形成肿瘤,并可能通过血液、淋巴系统向身体其他部位扩散,导致远处转移。
乳腺癌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包括基因突变、激素水平失衡以及外部环境和生活方式的综合影响。基因改变包括抑癌基因失活,比如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这些基因的功能是修复DNA损伤,突变会增加乳腺癌的风险。还有致癌基因激活,如HER2基因过表达,导致细胞的快速生长和恶性增殖。乳腺癌中部分亚型如激素受体阳性亚型与雌激素/孕激素的作用直接相关。吸烟、肥胖、不良饮食、缺乏运动,以及长期暴露于环境毒素(如放射线)均可增加患病风险。
乳腺癌主要分为非浸润性乳腺癌、浸润性乳腺癌和特殊类型的乳腺癌。非浸润性乳腺癌是指肿瘤未突破基底膜,包括导管原位癌和小叶原位癌,这两种类型是乳腺癌的早期阶段。浸润性乳腺癌是指肿瘤突破基底层侵入周围组织;主要包括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其中浸润性导管癌最常见的乳腺癌类型,占乳腺癌病例的约70%-80%,癌细胞突破导管基底膜,侵入周围组织。还有一种是,浸润性小叶癌,起源于乳腺小叶,特点是癌细胞在组织中呈线性分布。特殊类型的乳腺癌主要包括预后通常较好的黏液型乳腺癌,和预后比较差的炎性乳腺癌。
问题二:乳腺癌的早期筛查方法有哪些?哪些人群需要特别关注?
乳腺癌早期筛查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措施。筛查的方法包括:自我查体、乳腺x线检查、乳腺超声检查。
乳腺的自我查体是简便易行的筛查手段,通过触摸乳房及腋下,观察乳房的形态和皮肤变化,检查是否有肿块、乳头溢液或凹陷。建议女性每月一次,最好在月经结束后3-5天进行。
乳腺x线检查是早期筛查的金标准,能够发现乳腺组织中的微小钙化点或肿块,能够在症状出现前发现病变。但是对于乳腺组织致密的年轻女性,敏感性较低。乳腺X线检查的基础上联合乳腺超声检查较之单独应用乳腺X线检查有更高的筛查灵敏度,尤其是针对乳腺X线筛查提示致密型乳腺的女性。对于BRCA1/2基因突变携带者,筛查的手段建议x线检查联合乳腺的磁共振检查。
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高峰年龄为45~54岁,对于大多数女性建议乳腺癌的筛查从40岁开始,每1 ~ 2年进行1次乳腺X线检查,对致密型乳腺(乳腺X线检查提示腺体为c型或d型)推荐与B超检查联合。
对乳腺癌高危人群提前进行筛查(小于40岁),筛查频度推荐每年1次,这些高危人群包括:有明显的乳腺癌遗传倾向者,一级亲属如母亲、女儿、姐妹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史;二级亲属如姑、姨、祖母和外祖母50岁前,患乳腺癌或卵巢癌2人及以上,如果本人或者一级亲属中做过基因检测,提示BRCA1/2基因致病性遗传突变。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的患者。既往30岁前接受过胸部放疗。有这些因素的人都属于罹患乳腺癌的高危人群。对于这些建议将筛查时间提前到40岁之前,筛查频率也需要增加。这些人建议6个月做一次乳腺彩超和乳腺体检,1年做一次乳腺x线检查。
问题三:当筛查结果异常时,接下来应该进行哪些诊断步骤?乳腺穿刺活检、PET-CT等诊断手段在乳腺癌确诊中的作用是什么?
当筛查结果异常时,比如说彩超或者乳腺x线提示4类及以上的结节,我们就需要完善乳腺MRI的检查,乳腺磁共振检查有助于发现其他影像学检查不能发现的多灶性和多中心性肿瘤,有助于显示和评价肿瘤对皮肤、胸肌筋膜、胸大肌及胸壁的侵犯情况,帮助肿瘤分期。如果这些影像学检查显示病灶具有恶性可能性,穿刺活检是确诊乳腺癌的关键。我们可以在影像引导下(如超声、X线或MRI引导)用粗针取出组织样本。这些组织样本有助于我们做病理分型,根据ER、PR、HER2状态及Ki-67指数将乳腺癌分为四大分子亚型(Luminal A、Luminal B、HER2阳性、三阴性),为精准治疗提供依据。另外我们还需要完善一些必要的磁共振、CT和骨扫描等检查,了解原发肿瘤大小及范围,区域淋巴结受累情况和肿瘤有无远处转移,也就是我们说的TNM分期。
PET-CT利用放射性标记的葡萄糖(FDG),检测全身范围内的代谢活跃区域,特别适用于检测远处转移(如骨、肝、肺或淋巴结),有助于医生对肿瘤进行分期。也可以帮助定位复发或转移病灶,评估化疗或靶向治疗的疗效。因为PET-CT费用较高,不适用于早期确诊。
问题四:姚主任,乳腺癌是如何进行分期和分型的?不同分期和分型的乳腺癌在治疗上有何差异?
在我们完善所有检查后第一步就是进行分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TNM分期,T分期是指原发肿瘤大小及范围,N分期指区域淋巴结受累情况,M分期指肿瘤有无远处转移。根据TNM分期,将肿瘤分为I期、II期、III期和IV期。然后就是乳腺癌的分子分型,我们根据激素受体(ER、PR)、HER2状态以及Ki-67增殖指数,分为以下四类: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阳性型和三阴性乳腺癌Luminal A型的特征是ER和/或PR阳性,HER2阴性,Ki-67低(<20%),这类型肿瘤的特点是增殖慢,预后好,对内分泌治疗敏感。Luminal B型的特征:ER和/或PR阳性,HER2阴性或阳性,Ki-67高(≥20%)。特点:增殖较快,预后略差,对内分泌治疗和化疗敏感。HER2阳性型的特征:HER2过表达,ER/PR阴性。特点:增殖快,侵袭性强,但对抗HER2靶向治疗(如曲妥珠单抗等)敏感。三阴性乳腺癌(TNBC):ER、PR和HER2均阴性。这一类型特点:侵袭性强,易复发转移,对化疗敏感,但靶向治疗选择有限。
乳腺癌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分期和分型,对于I期患者主要治疗目标是治愈。治疗手段主要以手术为主,根据分型,可辅以辅助化疗、内分泌治疗或靶向治疗。II期控制局部病灶并预防复发。治疗手段主要是以手术为主,术前可能根据分型和淋巴结情况进行新辅助化疗缩小肿瘤。术后根据分型和淋巴结情况进行辅助治疗(化疗、内分泌或靶向治疗)。III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局部晚期,主要治疗目标:控制局部和微转移,延长生存。治疗手段是根据术前分子分型进行新辅助治疗(化疗、靶向治疗),争取实现手术切除。术后辅助治疗以降低复发率。肿瘤晚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IV期,治疗目标:控制症状、延长生存、提高生活质量。治疗手段是以系统治疗为主,根据分子分型选择化疗、靶向治疗或内分泌治疗等手段。对于可针对转移病灶进行局部治疗(放疗或姑息性手术)。
问题五:乳腺癌的手术治疗方式有哪些?
乳腺癌的手术方式一般包括保乳手术和全乳切除术,保乳手术切除肿瘤及周围一定范围的正常组织,但保留大部分乳房。适用情况有肿瘤较小(通常≤3-5 cm);单个病灶,且病灶与乳房大小比例适宜;无多灶性病变或扩散到乳头、乳腺皮肤的情况。这一手术的优点是美观效果好,患者心理负担较小。但是术后必须联合放疗以降低局部复发风险。
全乳房切除术主要是切除整个乳房,包括乳腺组织、乳头乳晕复合体,有时包括部分皮肤和筋膜。比较适用于肿瘤较大或乳房内多灶性病变、无法保证保乳手术的安全边界的患者,这一手术的缺点是手术范围较大,美观效果差,容易造成病人的心理负担。
问题六:姚主任,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包括哪些?如何根据病情制定个性化方案?
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旨在消灭术后残存的微小癌细胞,降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辅助治疗包括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个性化方案的制定基于肿瘤的分期、分型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
比如早期乳腺癌(I-II期)Luminal A型:内分泌治疗为主,通常不需要化疗。Luminal B型、HER2阳性或三阴性:可能需要化疗+靶向治疗/放疗。局部晚期乳腺癌(III期)的综合治疗,通常包括化疗、放疗、HER2阳性的病人需要靶向治疗或激素受体阳性的病人需要内分泌治疗。
在方案的制定上我们还需要考虑患者新辅助治疗后肿瘤退缩的情况,;患者年龄和绝经状态,绝经前患者多考虑卵巢抑制+他莫昔芬;绝经后患者首选芳香化酶抑制剂。患者的体力状况:体力较差者可能选择副作用更小的治疗方案。BRCA突变患者可能会选择PARP抑制剂靶向治疗,另外我们还充分尊重患者对治疗方式的选择。
问题七:乳腺癌患者如何监测复发与转移?有哪些预防措施?
乳腺癌患者定期随访是监测复发转移的重要手段,对于手术可切除的患者一般建议术后第1-2年,每3个月随访一次。第3-5年:每6个月随访一次。第5年后:每年随访一次,长期监测。如有异常情况,如出现乳房或胸壁出现肿块、红肿或皮肤凹陷、骨痛、持续性咳嗽、胸痛、持续的头疼等情况,应当及时就诊而不拘泥于固定时间。对于病情较为稳定的晚期乳腺癌患者,通常每2-3个月进行一次全面随访。如果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或治疗反应不佳,随访频率可以增加。
复发与转移的预防需从规范治疗和健康管理两方面入手。首先是 全程规范化治疗,严格按照个体化治疗方案完成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激素受体阳性患者需坚持5-10年的内分泌治疗,不随意中断。HER2阳性患者应完成全疗程靶向治疗。
其次需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多摄入水果、蔬菜、全谷物,限制高脂肪、高糖食物。超重和肥胖会增加乳腺癌复发风险。保持BMI在正常范围内尤为重要。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瑜伽)。戒烟限酒,减少环境毒素暴露。通过心理咨询、支持小组或冥想缓解焦虑和抑郁,保持积极心态。建立与医生的长期联系,确保定期复查。
问题八:姚主任,有哪些措施可以预防乳腺癌的发生?未来乳腺癌治疗可能有哪些新突破?
乳腺癌的发生与遗传、激素、生活方式及环境因素等多方面相关。虽然无法完全避免乳腺癌,但通过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措施降低乳腺癌的发生风险,比如饮食管理多吃抗氧化食物:如水果(蓝莓、柑橘)、蔬菜(西兰花、胡萝卜)、全谷物。减少高脂肪、高糖饮食。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控制体重,戒烟戒酒;做好情绪管理,保持愉悦的心情,同时避免熬夜、劳累。对于高危人群,尽早开始乳腺癌筛查。
目前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经对部分三阴性乳腺癌有效,未来可能与其他治疗联合,扩展适应症。CAR-T细胞疗法:通过改造T细胞来靶向乳腺癌细胞,可能在特定类型乳腺癌(如HER2阳性或三阴性乳腺癌)中取得新突破。
新一代抗体偶联药物正在迅速发展,具有更强的靶向性和更低的毒副作用,现在一些抗体偶联药物已将纳入医保,使更多的乳腺癌病人获益,后续不断会有新的抗体偶联药物不断出现,可能改变治疗乳腺癌的方式。
另外,通过将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新型治疗手段与传统化疗、放疗等手段相结合,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未来,随着新型靶向药物和免疫药物的不断涌现,联合治疗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会使更多的乳腺癌患者获得长期且更高质量的生存。
结尾:好的,非常感谢姚主任的精彩讲解。相信通过刚刚的讲解,大家会更加了解乳腺癌的相关知识。我们也深入了解了乳腺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诊疗手段的不断完善,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正在不断提高。因此,我们鼓励每一位乳腺癌患者及其家庭,要勇敢面对疾病,积极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好了,本期节目到这里就要结束了,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