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讲堂】罗金鑫:识别腰椎管狭窄症 规划个性化治疗方案
发表时间 2023-07-20 15:51   阅读 62810

健康大河南讯:(文|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主治医师 罗金鑫)腰椎管狭窄症在日常生活中并不罕见,尤其随着年龄增长,其发病率逐渐升高。它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困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腰椎管狭窄症的症状与治疗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认识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管是由腰椎椎体、椎弓及其连接结构共同围成的骨性管道,里面容纳着脊髓、马尾神经及神经根等重要结构。当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腰椎管的容积减小,对其中的神经组织产生压迫,就引发了腰椎管狭窄症。常见的病因包括腰椎间盘退变、骨质增生、韧带肥厚、先天性椎管发育狭窄等。

二、腰椎管狭窄症的症状

1、间歇性跛行

这是腰椎管狭窄症最为典型的症状。患者在行走一段距离后,会感到下肢疼痛、麻木、无力,不得不停下休息。休息片刻后,症状可缓解,又能继续行走,但行走一段距离后症状又会再次出现。这种现象就如同行走过程中被 “间歇性” 地打断,因此得名。这是因为行走时,椎管内的神经组织需氧量增加,而狭窄的椎管限制了血液供应,导致神经缺血缺氧,产生症状;休息时,需氧量减少,血液供应相对恢复,症状便缓解。

2、下腰痛

许多患者会出现下腰部的疼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可为隐痛、胀痛或酸痛。疼痛可在长时间站立、行走或劳累后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部分患者的疼痛还可向臀部、大腿后方放射,类似坐骨神经痛的表现。这是由于腰椎管狭窄刺激或压迫了相应的神经,引起神经支配区域的疼痛。

3、下肢感觉异常

患者常感觉下肢麻木、发凉,有的还会出现皮肤感觉减退,对冷热、触摸等刺激不敏感。这是因为神经受到压迫,感觉传导受到影响。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下肢肌肉萎缩,表现为腿部变细,肌肉力量减弱,影响正常的行走和活动。

4、大小便功能障碍

在病情严重的情况下,腰椎管狭窄可能压迫马尾神经,导致大小便功能障碍。患者可能出现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甚至尿失禁;大便则可能出现便秘或失禁。一旦出现这些症状,提示病情较为严重,需及时就医治疗。

三、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

1、保守治疗

休息与物理治疗:休息是缓解症状的重要措施。患者应尽量避免长时间站立和行走,多卧床休息,可选择硬板床,以保持脊柱的生理曲度。物理治疗方法多样,如热敷,通过热传递,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按摩,由专业人员进行,可放松腰部肌肉,调整脊柱关节位置,减轻对神经的压迫;牵引,借助器械拉开椎间隙,增加椎管容积,减轻神经压力。

药物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症状。肌肉松弛剂对于因肌肉紧张导致椎管狭窄加重的患者有帮助,能放松肌肉,减轻对椎管的挤压。对于伴有神经损伤症状的患者,还可使用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促进神经的修复和再生。

康复锻炼:适当的康复锻炼有助于增强腰部肌肉力量,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减轻腰椎管狭窄的症状。例如,小飞燕动作,患者俯卧在床上,双臂放于身体两侧,双腿伸直,然后将头、上肢和下肢用力向上抬起,离开床面,形似飞燕,每次保持数秒后放松,重复进行;五点支撑法,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掌、双肘、肩部当支点,抬起骨盆,到肩部、腹部、膝关节一条直线,然后缓慢放下,一起一落为一个动作,连续 20-30 个为一组,一天可做 2-3 组。

2、手术治疗

当保守治疗无效,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如出现严重的间歇性跛行,行走距离极短;或出现明显的下肢肌肉萎缩、大小便功能障碍等情况时,通常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解除对神经的压迫,扩大椎管容积。常见的手术方式有椎板切除减压术,通过切除部分椎板,打开狭窄的椎管,缓解神经受压;对于伴有腰椎不稳定的患者,可能还需要进行脊柱融合内固定术,在减压的同时,使用内固定器械稳定脊柱,促进椎体间的融合,防止病情复发。

四、预防与日常注意事项

预防腰椎管狭窄症,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弯腰劳作,如弯腰搬重物时,应先蹲下,将物体靠近身体,再利用腿部力量慢慢起身,减少腰部受力。平时要注意腰部保暖,寒冷刺激可能导致腰部肌肉紧张,加重椎管狭窄症状。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游泳、瑜伽等,可增强腰部肌肉力量,提高脊柱的稳定性。对于已经患有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要定期复查,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康复锻炼,不可自行盲目增加运动量或停止治疗。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