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首挺胸,羽毛洁白,或悠闲踱步,或划水嬉戏,近日,在新蔡县今是街道余庄村万润家庭农场,放眼望去一片雪白,数万只膘肥体壮的大白鹅聚集成群,“向天歌”的叫声此起彼伏,成为一道亮丽壮观的风景。
在新蔡县,类似的场景随处可见。当地群众素有养鹅传统,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气候温和、水域众多,境内约有10万亩的养殖水面,优越的生态环境为白鹅养殖奠定良好的基础和优势。近年来,新蔡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积极发展鹅特色养殖,创新发展模式,擦亮“白鹅之乡”名片,不断壮大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了以万润家庭农场、桂柳牧业公司为“龙头”“链主”的高效鹅养殖产业全链条,白鹅养殖成为农民富、经济兴的特色渠道。
“我们饲养的鹅品种叫‘皖浦’,最初是从皖南地区购买鹅苗,成本较高,出栏量也受到温度等因素制约。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育种孵化基地,每年至少可出栏50万只肉鹅,产值破亿不是梦。”万润家庭农村负责人管振兴向记者介绍。
管振兴所说的育种孵化基地,是新蔡县联合中国黄金集团在乡村振兴进程中为余庄村兴建的产业项目。在此之前,万润家庭农村每年可出栏皖浦白鹅约5万只,销往安徽等地,年产值在1000万元左右。而恒温孵化车间的建成,让鹅苗孵化、肉鹅出栏不受时间、季节限制,全年供货不断档,鹅苗、鹅毛、肉鹅都能实现利润提升,出栏量以及年产值均可提升10倍以上。
“以前买别人的鹅苗,一只成本约30多元,现在我们自己育种孵化,不仅成本降低了,还能够为全县养殖户提供鹅苗。”不仅如此,管振兴又投资200万元引进了饲料加工生产线,将占用大量生产要素的产业链前端全面打通,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基地每年需要饲料20000吨左右,一斤饲料能够节省4毛钱,单饲料这一项,一年下来就可节省1000多万元。并且,我们可吸收附近群众1000吨原粮以及1万多吨秸秆作物,既提升了粮食附加值,又能够有效实现秸秆回收利用。”
现在,万润家庭农村已成为新蔡县最大的白鹅散养基地,为当地群众提供了30多个就业岗位,人均年增收2万余元。在县农业部门的指导下,采取‘家庭农场+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为附近群众供给平价鹅苗,提供技术指导和肉鹅回收,在全县已带动10户存栏1万只以上的大型养殖户以及34户家庭养殖户,现存栏达15万只。通过土地流转、分红等形式,每年可提升余庄村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上。
在白鹅养殖的实践中,新蔡县还探索出了“林禽一体化”“生态循环农业”等生态高效农业模式。在今是、栎城、砖店等乡镇街道,依托各类果蔬种植基地,实现在林果下种草,草地上养鹅,鹅吃青草,鹅粪壮林,不仅填补了果林生产的空档期,还能有效减少了果林虫害,利于果树生长。在余店镇,蔬菜基地的废弃菜叶喂鹅,鹅粪养鱼,鱼粪种草、养殖珍珠等,形成了一套自然生态循环种植养殖体系,产业链条更加延伸。
“我养了1000只鹅,养过鹅的土地再栽种番茄就不生病虫害了,长势十分喜人,挽回了不少损失。”新蔡县砖店镇黄店村村民常进才是一名番茄种植户,由于番茄不喜重茬种植的特性,前两年他种植的番茄一直死秧、死棵,通过白鹅养殖,他摸索出了一条循环种养的“新路子。”
“我们养殖了3万只‘三花鹅’,菜叶喂鹅,鹅粪喂鱼,鱼产量可达30万斤,产值200万以上。同时我们还与外地客商合作养殖珍珠,除了租金,还能帮助我们净化水质。”余店镇汪田庄村大夏庄村大瓜三花鹅养殖场负责人郑保山说。
“‘林禽一体化’养殖模式为白鹅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生活环境,一是使鹅肉的营养物质更丰富;二是解决了制约畜牧业发展的用地问题;三是解决了饲草供应不稳定和成本高问题,并且在资源循环利用中实现了草绿鹅肥林茂,为深度推进种养结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探索。”新蔡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程秀法向记者介绍。
牢固树立“农头工尾”理念,依托“项目为王”拉动特色农业种植产业与加工业形成完整产业链条和特色产业集群,新蔡县还招引广西桂柳牧业集团在新蔡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成立桂柳牧业有限公司,打造家禽选育、种禽养殖、禽苗孵化、家禽屠宰、肉食品冷冻、深加工、蛋品深加工、饲料生产为一体的现代化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实现了从白鹅从育种到餐桌的生态发展模式。目前,桂柳牧业公司年可实现2000万羽白鹅以及鸭类屠宰加工,年产值近10亿元,已吸纳务工人员200余人。采取“公司+基地+订单+农户”的智能生态养殖模式,带动全县白鹅养殖户近400余户,不断壮大白鹅养殖产业,为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强大动力。
现在,肉质优良的新蔡白鹅已经成为新蔡县的一张“金名片”,深受广东、安徽等地市场的欢迎。目前,新蔡县白鹅存栏量约96万只,全产业链产值超10亿元,大白鹅摇身一变,成为县域振兴的“金疙瘩”。
“瞄准‘鹅经济’,奏响致富‘向天歌’,我们将大力发展特色鹅养殖,加强要素保障,提升产业价值,力促养殖产业提档升级,不断完善鹅养殖产业链,使之成为群众致富、产业兴旺、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新蔡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刘久锋说。(通讯员:杨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