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舆东皇:从“干渴”到“滋润” 让土壤墒情见证成效
发表时间 2025-07-30 08:53   阅读 74920

“止于7月28日8时,街道0--30cm平均土壤相对湿度已达73%。”7月28日下午,看着驻马店市土壤水分分布图上,辖区内以芝麻小镇为标注点,向周围不断扩散的绿色标识,平舆县东皇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陈帅难掩喜色地说,“土壤墒情是作物生长的‘晴雨表’,从干裂到湿润,从‘欠水’到‘足墒’,每一分提升都离不开头顶烈日奔波在抗旱一线的农田水利设施‘一长两员’们。”

夏种以来,降雨量整体较往年偏少,尤其是入夏以来的极端高温天气给农作物的生长带来了严峻“烤”验。东皇街道通过精心组织、精准施策,管好用好“小机井”,“滴管”群众大民生,让田间土壤从“干渴”逐步恢复“滋润”,0--30cm平均土壤相对湿度的持续回升,成为抗旱保秋工作成效最直观的见证。

据监测数据,在抗旱保秋行动启动前,受持续晴热少雨天气影响,东皇街道辖区内0-30cm平均土壤相对湿度一度低至40%以下,部分地块甚至不足30%,玉米、花生等秋作物叶片出现卷曲、萎蔫现象,生长受到严重制约。

“社区85眼机井全部启动,1513个固定喷灌出水口有序作业,每天可灌溉面积超1500亩。”看着又一眼机井经过维修后,汩汩清流欢快地奔涌而出,再次滋润着农田,李庄社区党支部书记崔新生一边擦拭头上的汗水,一边笑着说,“土壤湿度上来了,庄稼缓过来了,今年的收成有盼头了!”

“你看这土,攥得成团、松得散沙,正好!”在李庄社区大陈村,村民老陈蹲在花生田里捻起一捧土,眼里的笑意藏不住。墒情的提升,不只是数字的跳动,更是从“望天收”到“主动管”的转变,让每一滴汗水都能浇灌出丰收的希望。

“不能让庄稼‘渴’死在地里!”随着东皇街道党工委书记姚东云的一声令下,全街道迅速拉响抗旱警报。583眼机井轰鸣启动,清澈的地下水顺着管道涌向田间;一个个自动喷灌出水口像春雨般洒向干裂的土地,每天10000多亩的灌溉进度让旱情逐步缓解。“水管家”们骑着电动车穿梭在田埂,哪个喷头堵了、哪段管道漏了,随叫随到的维修队总能第一时间解决,确保每一寸土地都能“喝上水”。

变化在泥土里悄悄发生。几天后,土壤相对湿度有序提升,手指插入土中,能摸到表层下2厘米的湿润;一周后,随着土壤相对湿度数据的跃升,玉米叶片开始舒展,清晨能看到叶尖挂着晶莹的露水;到7月28日,平均湿度稳定在73%,攥一把土在手心,能感受到沉甸甸的湿润感,恰好落在秋作物生长的“舒适区”。

“你看这根须,白生生的,都是喝饱水长出来的!”崔新生扒开玉米根部的泥土,笑着展示抗旱带来的生机。从“干渴”到“滋润”,不仅是土壤墒情的逆转,更是东皇街道用实干为秋粮丰收攒下的底气。(通讯员:贺志勇)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