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前言:肺癌不仅威胁着患者的生命,也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然而,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飞速发展,肺癌的诊治与全程管理正逐步走向精准化、个性化。从早期的筛查与诊断,到多元化的治疗方案,再到康复期的全方位关怀,每一步都凝聚着医学界的智慧与努力。
对此,本期节目我们特别邀请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医生,肺癌防治专家 家彬主任做客演播室,和我们大家讲讲肺癌的相关知识。
首先欢迎家主任的到来,您先和观众朋友们打个招呼吧。
嘉宾:尊敬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的家彬,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关于肺癌的一些重要知识和最新进展,与大家探讨如何让肺癌从一种致命的疾病,逐步向可防可治、甚至可以长期管理的慢性病转变。
国家癌症中心基于肿瘤登记及随访监测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发肺癌病例106.06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22.0%;我国肺癌死亡病例73.33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28.5%;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75.13/10万和51.94/10万,总体呈上升趋势。肺癌预后较差,但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在早期筛查、精准诊断以及治疗方案的多样化上取得了显著的突破。现在,通过早期发现和个性化精准治疗,肺癌的治愈率和生存率正逐步提高,许多患者的生命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
今天,我将与大家一起探讨肺癌的最新研究成果、先进的治疗方法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管理措施,使肺癌患者能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肺癌并不再是不可战胜的敌人,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肺癌完全可以从一种致命的疾病转变为一种可防可治、甚至可以长期管理的慢性病。希望今天的节目能为大家带来更多的希望和信心。
问题一:肺癌究竟有哪些主要类型,在节目的最开始您先和我们大家讲讲吧。
肺癌的分型是临床诊疗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不同类型的肺癌在生物学特性、治疗方案和预后上都有显著差异。总体来说:肺癌可以分为两大类: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这两种类型在发病机制、治疗方式以及预后上有很大的不同。1. 非小细胞肺癌(NSCLC):非小细胞肺癌是最常见的类型,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5%左右。NSCLC可以进一步分为几种不同的亚型,主要包括以下三种:腺癌(Adenocarcinoma):特点:腺癌通常起源于肺部的腺体细胞,这些细胞负责分泌液体或粘液。腺癌的生长速度较慢,且多发生在肺部外围。高危人群:腺癌更常见于不吸烟的女性和年轻人。预后:腺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效果相对较好,尤其是在肺癌筛查较为普及的地区。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鳞状细胞癌通常起源于肺部的支气管上皮细胞,这些细胞常见于吸烟人群。它通常发生在肺部的中央部位。高危人群:多见于长期吸烟者,男性患者居多。预后:由于鳞状细胞癌通常被发现时已经相对较大,所以它的预后可能较差,但如果早期发现,手术切除后的效果仍然不错。大细胞癌(Large Cell Carcinoma):特点:大细胞癌是一种比较少见的非小细胞肺癌,其肿瘤细胞较大,生长较快,可以发生在肺部的任何部位。它通常缺乏明确的特征性标志。预后:由于其生长迅速,易扩散,所以大细胞癌的预后相对较差。2. 小细胞肺癌(SCLC)小细胞肺癌是另一种类型,通常占肺癌的10%-15%。SCLC的细胞较小、增殖速度快、容易转移,且常常在被诊断时已经处于晚期。特点:小细胞肺癌常见于长期吸烟的人群,起源于肺部的神经内分泌细胞。SCLC具有高度的恶性,肿瘤生长迅速,易通过血液和淋巴系统转移到身体的其他部分,尤其是大脑。预后:由于SCLC的进展非常迅速,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处于晚期,且容易发生转移,因此治疗相对困难。3. 肺癌的其他分型:除了上述两大类和主要亚型之外,肺癌还有一些较为罕见的类型和特殊情况,比如:腺样囊性癌: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肺癌类型,通常生长较慢,但也可能表现出恶性特征,容易侵犯周围组织。肺癌的混合型:有些肺癌的细胞可能既具有腺癌的特征,又有鳞状细胞癌的特征,甚至可能同时表现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混合型。
问题二:早期发现肺癌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如何进行筛查?肺癌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如何识别?
早期发现肺癌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肺癌在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或者症状不典型,因此筛查和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一、肺癌的筛查方法
目前,肺癌筛查主要依靠低剂量螺旋CT(LDCT),这是一种经过验证的有效筛查手段。与常规的胸部X光相比,低剂量CT可以更早、更精确地发现肺部的微小病变。
1. 低剂量螺旋CT(LDCT)筛查主要用于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根据国家卫健委《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以下人群应定期接受低剂量CT筛查:
年龄≥50岁,且符合以下任意一项者:
(1)吸烟包年数≥20包年,包括曾经吸烟≥20包年,但戒烟不足15年。注:吸烟包年数=每天吸烟的包数(每包20支)×吸烟年数。
(2)与吸烟人群共同生活或同室工作≥20年。
(3)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4)有职业暴露史(石棉、氡、铍、铬、镉、镍、硅、煤烟和煤烟尘等)至少1年。
(5)有一级亲属(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确诊肺癌。
肺癌高风险人群原则上每年进行1次LDCT检查。有下列影像表现者建议缩短筛查间隔:
(1)检出的实性结节或者部分实性结节的实性成分平均直径≥6 mm且<15 mm,或者非实性结节平均直径≥8 mm且<15 mm者,3个月后复查,并根据结果决定下一轮复查时间。
(2)检出的实性结节、部分实性结节的实性成分或者非实性结节平均直径≥15 mm,如无法排除恶性结节,建议正规抗炎治疗后1~3个月复查,并根据结果决定下一轮复查时间。
二、肺癌的早期症状
肺癌的早期症状比较模糊,因此往往不易被察觉。很多时候,早期的肺癌症状与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慢性支气管炎等)类似,因此容易被忽视。但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尤其是在高危人群中,应该提高警惕并尽早就医:
1. 持续性咳嗽
症状表现:持续超过3周的咳嗽,尤其是原本健康的人出现的咳嗽。如果原本有吸烟史或慢性支气管炎史的人突然咳嗽加重,这可能是肺癌的警示信号。
原因:肺癌可能刺激气道,导致咳嗽。肿瘤也可能影响肺部的呼吸道,造成慢性咳嗽。
2. 咳血或痰中带血
症状表现:咳嗽时出现痰中带血或小量咳血。即使是少量血丝也应引起警惕,尤其是长期吸烟者。
原因:肿瘤可能会侵蚀气道或血管,导致出血。
3. 胸痛
症状表现:胸部不明原因的持续疼痛,特别是深呼吸或咳嗽时加重的胸痛。肺癌的肿块可能压迫肺部和周围的组织,引发疼痛。
原因:肺癌可能侵入胸膜或附近的组织,造成局部疼痛。
4. 呼吸急促和气短
症状表现:在没有剧烈活动的情况下,出现呼吸急促、气短的情况。这可能是肺癌导致气道堵塞或肺功能受到影响的结果。
原因:肿瘤可能阻塞气道或肺组织受损,导致肺部换气功能降低。
5. 体重突然下降
症状表现:没有明显原因的体重减轻,伴随食欲减退、疲劳等症状。这是肺癌的常见全身症状,尤其是晚期肺癌。
原因:肿瘤可能消耗身体能量,造成体重减轻。
6. 嗓音变化
症状表现:声音沙哑、持续性嗓音改变,尤其是没有感冒或喉咙感染的情况下。
原因:肺癌可能压迫到喉返神经(控制声音的神经),导致声音变化。
7. 反复肺部感染
症状表现:如果肺部经常出现反复感染或肺炎,且症状持续较长时间,可能是肺癌的表现之一。
原因:肿瘤可能会造成局部免疫功能的异常或引发继发性肺炎。
肺癌的早期筛查和症状识别非常关键。低剂量CT筛查是目前最有效的筛查手段,尤其对于高危人群来说,可以显著提高早期发现的机会。对于普通人群来说,如果出现了持续性咳嗽、咳血、胸痛等异常症状,应该尽早就医,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通过定期筛查和警惕身体的异常信号,我们能够在肺癌尚未扩散之前进行干预,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问题三:肺癌的分期决定了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案的制定。肺癌都有哪些分期?
肺癌的分期是指根据肺癌肿瘤的大小、扩散程度以及是否已经转移,来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这不仅帮助临床医生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也能帮助患者了解病情的预后。1. I期:早期肺癌:特征:肺癌在这个阶段通常仅局限于肺部,肿瘤较小,还没有扩散到淋巴结或身体其他部位。治疗:I期肺癌通常是最早期的阶段,治疗的首选方法是手术切除,通过手术将肿瘤完全切除,达到治愈的效果。如果肿瘤比较小,患者的治愈率较高。2. II期:局部进展期:特征:肿瘤仍然局限在肺部,但可能已经扩展到肺部的某些邻近结构,或已经有局部的淋巴结转移(比如肺门附近的淋巴结)。但仍然没有扩散到身体的其他远离的部位。治疗:II期肺癌的治疗一般包括手术和辅助治疗(如化疗、放疗)。手术切除肿瘤后,通常会建议进行化疗或放疗来杀死可能残留的癌细胞,减少复发的风险。生存率:II期肺癌的患者相较I期生存率会有所下降,但通过综合治疗,仍然有相当好的治愈机会。3. III期:局部晚期肺癌:特征:肿瘤已经扩散到肺部周围的淋巴结(如纵隔淋巴结),并且可能侵入到邻近的结构,如胸壁、膈肌等。此时的肺癌仍未扩散到身体的其他远处部位。治疗:III期肺癌的治疗较为复杂,通常不能仅通过手术解决。治疗方法包括化疗、放疗、手术和靶向治疗的组合。根据肿瘤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综合性治疗,甚至有些患者需要先进行化疗或放疗以缩小肿瘤,之后再进行手术。生存率:III期的肺癌治愈率相对较低,但通过综合治疗,特别是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的应用,生存期可以得到延长。4. IV期:晚期肺癌:征:IV期肺癌已经发生了远程转移,肿瘤已经扩散到身体其他器官,如骨骼、大脑、肝脏等。这时的肺癌通常是无法治愈的,治疗的目标是延缓病情进展、缓解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治疗:IV期肺癌的治疗主要是全身治疗,如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支持性治疗(例如缓解疼痛和改善呼吸困难)。尽管晚期肺癌无法治愈,但通过这些治疗手段,可以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命,减轻痛苦。生存率:IV期肺癌的生存率较低,但近年来随着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的进步,部分患者的生存期得到了显著延长。
问题四:随着医学的进步,肺癌的治疗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手术、化疗和放疗。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肺癌的治疗方法已不仅限于传统的手术、化疗和放疗。如今,治疗手段更加多样化,包括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等。这些新疗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临床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首先,根据肺癌病理类型的不同,治疗方法不同:
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可以通过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多种方法综合治疗。
小细胞肺癌(SCLC):一般采用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和放疗为主,因为其生长迅速,早期就有较高的转移风险。
其次,分期决定治疗策略,前面我们提到根据肺癌的分期不同,治疗的方式不同:早期肺癌(I期和II期):通常以手术为主,切除肿瘤后可能结合化疗或放疗。局部晚期肺癌(III期):通常需要综合治疗,如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晚期肺癌(IV期):治疗主要以化疗、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为主,旨在控制病情,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第三,个体化精准治疗,我们在临床上会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如肿瘤的基因突变情况、身体状况等),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例如:靶向治疗:对于有特定基因突变(如EGFR突变、ALK重排等)的患者,可以使用靶向药物,效果更好且副作用较小。免疫治疗: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
第四,患者的年龄和合并基础疾病的情况也会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对于年纪较大或身体较弱,合并基础疾病比较多的患者,我们会选择副作用较小的免疫治疗或靶向治疗。
总而言之:随着肺癌治疗手段的多样化和精准医学的发展,临床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基因特征和身体状况量身定制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问题五:化疗是肺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们也可能带来一系列副作用。常见的一般都哪些?。
化疗是肺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晚期或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化疗可以帮助控制肿瘤的生长、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然而,化疗药物不仅会杀死癌细胞,也可能影响正常细胞,尤其是分裂速度较快的细胞,因此常常伴随一些副作用。
1. 恶心和呕吐
化疗药物可能刺激胃肠道,引起恶心和呕吐。这是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但是我们目前临床上可以使用的预防和治疗恶心和呕吐的药物非常多,效果也非常好,能够有效抑制消化道反应。
2. 脱发
化疗药物会影响快速分裂的毛囊细胞,导致脱发。但是化疗引起的脱发通常是暂时的,治疗结束后头发一般会重新生长。
3. 白细胞减少
化疗不仅杀死癌细胞,也会抑制骨髓的功能,减少白细胞的数量。白细胞是身体抵抗感染的重要细胞,数量减少时,患者更容易感染,需要特别注意卫生和避免接触传染源。
4. 贫血
化疗可能影响红细胞的生成,导致贫血。贫血会使患者感到疲倦、虚弱、面色苍白。
5. 出血倾向
化疗药物有时会降低血小板的数量,导致血液凝固功能受损。
6. 口腔溃疡和口干
化疗药物可能引起口腔黏膜的炎症,导致口腔溃疡、口干或喉咙痛。这会使患者进食和说话时感到不适。
7. 疲劳
化疗会影响患者的体力,导致严重的疲劳感。这种疲劳通常不会通过休息完全缓解,可能影响日常活动。
8. 食欲下降
化疗可能引起食欲不振、味觉变化或口干等症状,使得患者难以进食,导致体重下降。
9. 神经系统问题
一些化疗药物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导致手脚麻木、刺痛感或肌肉无力,这些症状被称为化疗引起的“外周神经病”。
10. 肝肾功能损害
化疗药物通过肝脏和肾脏代谢,有些药物可能对这些器官产生一定的毒性作用,导致肝功能或肾功能的异常。
尽管化疗可能带来一系列副作用,但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措施来减轻副作用的程度,如使用止吐药、抗感染药物、营养支持等。此外,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新的化疗药物和治疗方案已经能够更有效地减少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在化疗期间与主管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报告不适,有助于调整治疗方案,最大程度减少副作用带来的影响。
问题六:免疫治疗作为肺癌治疗的新方法,以其高效低毒的特点受到广泛关注。它们是如何对抗癌细胞的?
我们常说的免疫治疗指的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解除免疫系统的“刹车”,帮助免疫细胞重新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因为肿瘤细胞之所以能够在机体内存活,原因之一是肿瘤细胞通过表达某些免疫检查点分子与免疫细胞上的受体结合,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这就像是给免疫系统的“刹车”加上了一道锁,阻止免疫细胞去攻击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以阻止免疫检查点分子与其受体的结合。简单来说,它们“解锁”了免疫系统中的刹车。当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阻断了这些抑制信号后,免疫细胞(尤其是T细胞)被“激活”并恢复功能。它们重新能够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一旦T细胞被激活,它们就能像“导弹”一样精准识别和杀死肿瘤细胞,通过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一些特殊分子(肿瘤抗原),将其摧毁。通过这种方式,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能够增强免疫系统的抗癌能力,使免疫细胞主动攻击肿瘤,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这种治疗方法具有较长的效果,甚至在一些病例中能够产生持久的抗癌反应。
问题七:治疗后的随访和复查是及时发现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重要手段。患者应遵循怎样的随访计划?
治疗后的随访和复查是帮助临床医生及时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的关键手段。肺癌治疗后,虽然肿瘤可能已经被初步控制,但依然有可能出现复发或转移的情况,因此定期的随访检查非常重要,为了能够监测肿瘤复发和转移,评估治疗的效果以及发现治疗的副作用,患者应该遵循一个主治医生制订的一个随访计划,手术或治疗后的前两年:一般来说,在治疗后的前两年,随访会更频繁,通常每3至6个月一次。因为这是肿瘤复发或转移的高风险期。治疗后的3至5年:此时复查的频率可能减少,每6个月一次。治疗后5年以上:进入长期随访阶段,检查频率可能变为每年一次,但仍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患者也需要注意自己身体的变化,如有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持续疲劳、疼痛或其他新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尽早检测。
总之,治疗后的随访和复查是癌症治疗成功的重要保障,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并保持与医生的沟通,共同做好健康管理。
主持人结尾:好的。非常感谢主任的精彩讲解。相信通过刚刚的分享,大家会更加了解肺癌的相关知识。从精准的诊断到个性化的治疗,每一步都需要患者、家属与医疗团队的紧密合作。未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肺癌的治疗将更加有效、安全,患者的生存质量将得到显著提升。好了,本期节目到这里就要结束了,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