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访谈】厉艳萍:肿胀手指的警报: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信号捕捉
发表时间 2024-12-26 09:23   阅读 62846

前言:类风湿关节炎,一种以慢性、对称性、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不仅影响着患者的关节功能,还可能累及全身多个系统。从关节疼痛的初步感知,到关节变形的严重后果,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程往往伴随着患者身心的双重考验。我们深知,面对这样的挑战,正确的知识、科学的态度以及有效的支持至关重要。对此,本期节目我们特别邀请到了通许第一医院内分泌风湿免疫科主任厉艳萍,为大家讲解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知识。

主持人:首先欢迎厉主任的到来,您先和观众朋友们打个招呼吧。

嘉宾:

采访提纲:

问题一:厉主任,类风湿关节炎是什么?其发病机制是怎样的?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侵蚀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主要症状:关节疼痛、肿胀、僵硬,通常累及双手、手腕、膝盖、脚踝等小关节,且多呈对称性分布。病情严重时,关节功能会受限,甚至出现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还可能伴有发热、乏力、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

问题二:除了关节疼痛和肿胀,还有哪些关节外的表现?这些非关节表现是否容易被忽视?

类风湿关节炎除了关节疼痛和肿胀外,还会出现多种关节外表现,这些表现往往容易被忽视,以下是具体情况:

皮肤

●类风湿结节:是类风湿关节炎较常见的关节外表现,多位于关节隆突部及受压部位的皮下,如前臂伸面、肘鹰嘴突附近、枕、跟腱等处。结节大小不一,质硬,无压痛,对称性分布,通常提示病情活动。

●皮肤溃疡:部分患者由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导致皮肤抵抗力下降,容易出现皮肤溃疡,且溃疡愈合较为困难。

●干眼症:患者可出现眼睛干涩、异物感、烧灼感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视力下降。这是由于泪腺分泌功能受损,泪液分泌减少所致。

●虹膜炎:表现为眼睛发红、疼痛、视力模糊等,可分为前巩膜炎和后巩膜炎。后巩膜炎病情较为隐匿,诊断相对困难,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视力严重受损甚至失明。

呼吸系统

●肺间质病变:是类风湿关节炎最常见的肺部病变,患者可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干咳等症状。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肺功能逐渐下降。

●胸膜炎:可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疼痛多为刺痛或牵拉痛,与呼吸运动有关。患者还可能伴有发热、咳嗽等症状。

心血管系统

●心包炎: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大量心包积液时,可导致心脏压塞,出现急性循环衰竭的症状。

●血管炎:可累及中小动脉和静脉,导致血管狭窄、闭塞或血栓形成。患者可出现皮肤紫癜、溃疡、指端坏疽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血液系统

●贫血:患者可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症状。贫血的原因主要与慢性炎症抑制骨髓造血功能、铁代谢异常以及失血等因素有关。

●血小板增多:部分患者可出现血小板增多,可能与炎症反应导致血小板生成素分泌增加有关。血小板增多可能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可出现手足麻木、疼痛、感觉减退等症状,严重时可影响肢体的运动功能。其发生可能与血管炎导致神经缺血、免疫复合物沉积等因素有关。

●脊髓受压:颈椎受累时,可出现脊髓受压的症状,如肢体无力、行走不稳、大小便失禁等。这是由于颈椎半脱位或椎体骨质破坏导致脊髓压迫所致。

这些非关节表现由于症状不典型或被关节症状掩盖,往往容易被患者和医生忽视,从而延误诊断和治疗。

问题三:厉主任,类风湿会造成患者活动障碍,那根据严重程度类风湿可分为几期呢?

类风湿关节炎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关节破坏程度可分为以下四期:

Ⅰ期(早期)

• 炎症表现:关节疼痛、肿胀、僵硬较明显,通常在晨起或长时间休息后出现,活动后症状可减轻,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1小时。

• 关节功能:关节功能基本正常,无明显活动受限,但可能存在轻微的活动不适。

• 影像学检查:X线片上可见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正常,无骨质破坏。

Ⅱ期(中期)

• 炎症表现:关节疼痛、肿胀、僵硬持续时间延长,活动后缓解不明显,可能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如行走、握拳等。

• 关节功能:关节活动轻度受限,患者在进行某些动作时会感到困难,如上下楼梯、弯腰等,但仍能完成基本的日常生活活动。

• 影像学检查:X线片上可见关节间隙轻度狭窄,骨质疏松,可能出现少量的骨质破坏,但尚未出现明显的关节畸形。

Ⅲ期(严重期)

• 炎症表现: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症状严重,且持续存在,患者常因疼痛而难以入睡,活动严重受限。

• 关节功能:关节活动明显受限,患者无法进行正常的日常生活活动,如穿衣、洗漱、进食等,需要他人协助。

• 影像学检查:X线片上可见关节间隙明显狭窄,骨质破坏严重,出现关节半脱位或畸形,如手指的尺侧偏斜、天鹅颈样畸形等。

Ⅳ期(末期)

• 炎症表现:关节疼痛可能较Ⅲ期有所减轻,但关节功能已严重受损,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 关节功能:关节活动极度受限,关节已发生纤维性或骨性强直,肢体完全失去活动能力,患者常需长期卧床或依赖轮椅。

• 影像学检查:X线片上可见关节融合,关节周围大量骨质增生,关节结构严重破坏,骨小梁通过关节间隙。

问题四: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原则是什么?类风湿关节炎的常用药物有哪些?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旨在减轻关节症状、延缓病情进展、防止和减少关节破坏、保护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下是其治疗原则和常用药物:

治疗原则

• 早期治疗:一旦确诊,应尽早开始治疗,以控制炎症反应,阻止病情进展,减少关节破坏和功能障碍的发生。

• 联合用药:通常需要多种药物联合使用,如改善病情抗风湿药、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以发挥不同药物的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关节功能状态、合并症、年龄、性别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 功能锻炼:在治疗过程中,应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以维持关节的活动度,增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提高关节的稳定性。

常用药物

•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具有抗炎、解热、镇痛作用,能迅速缓解关节疼痛和肿胀。如布洛芬、萘普生、双氯芬酸、塞来昔布等。常见副作用包括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腹痛、溃疡等,还可能影响肝肾功能。

• 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该类药物可延缓病情进展,防止关节破坏。常用药物有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柳氮磺吡啶、羟氯喹等。一般起效较慢,需用药3-6个月才明显见效。不良反应包括肝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

• 生物制剂:是目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新型药物,通过特异性地抑制某些炎症介质或细胞因子发挥作用,如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依那西普、英夫利西单抗等)、白细胞介素-6受体拮抗剂(托珠单抗)等。生物制剂起效快,疗效显著。

• 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能迅速缓解关节疼痛、肿胀和全身症状。常用药物有泼尼松、甲泼尼龙等。一般不主张长期大量使用,仅在病情严重或伴有重要脏器受累时短期使用,待病情缓解后逐渐减量。长期使用可能导致骨质疏松、高血压、糖尿病等不良反应。

• 植物药制剂:如雷公藤多苷、白芍总苷等,具有一定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可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不良反应相对较轻,但也可能出现胃肠道反应、皮疹等。

问题五:厉主任,物理治疗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作用是什么?康复锻炼有哪些具体方法?

物理治疗和康复锻炼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以下是它们的具体作用及康复锻炼方法:

物理治疗的作用

• 改善关节功能:通过热疗、按摩、牵引等物理治疗手段,能够缓解关节周围肌肉的紧张和痉挛,增加关节的活动度,改善关节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从而提高患者的关节功能。

• 减轻炎症反应:一些物理治疗方法如超声波、微波等,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介质的吸收和消散,减轻关节的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和肿胀症状。

• 缓解疼痛:物理治疗可以通过多种机制缓解疼痛,如热疗可以提高痛阈,减少疼痛信号的传递;按摩、针灸等可以刺激神经末梢,释放内啡肽等止痛物质,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 预防肌肉萎缩: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由于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往往会导致关节周围肌肉的废用性萎缩。物理治疗中的运动疗法和电刺激等,可以刺激肌肉收缩,增强肌肉力量,预防肌肉萎缩的发生。

康复锻炼的具体方法

• 关节活动度训练:患者可进行主动或被动的关节屈伸、旋转等运动,以维持和改善关节的活动范围。如握拳和伸展手指、屈伸手腕、旋转肩关节、屈伸膝关节等,每个动作可重复10-15次,每天2-3组。

• 肌力训练:通过等长收缩、等张收缩等方式进行肌肉力量训练,增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提高关节的稳定性。如使用弹力带进行抗阻训练,包括上肢的屈伸、外展内收,下肢的抬腿、伸膝等动作,每组10-15次,每天2-3组。

• 有氧运动:适当的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机体的耐力和免疫力,同时也有助于减轻关节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如散步、游泳、骑自行车等,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

• 平衡和协调训练: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尤其是晚期患者,平衡和协调能力可能会受到影响。可进行单脚站立、闭目站立、脚跟脚尖行走等训练,以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预防跌倒。

• 日常活动训练:注重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如穿衣、洗漱、进食、上下楼梯等,通过反复练习,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

问题六:在节目的最后您来给大家讲讲患者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在生活方式上需要做哪些调整呢厉主任?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生活方式上做出相应调整,有助于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辅助治疗,以下是一些具体建议:

饮食调整

• 均衡膳食:保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多吃瘦肉、鱼类、豆类、蔬菜、水果等食物,以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和免疫状态。

• 选择有益食物:可适当多吃富含维生素C、D和钙的食物,如橙子、猕猴桃、牛奶、豆制品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促进钙吸收和骨骼健康。同时,增加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摄入,如深海鱼、坚果等,对减轻炎症反应有益。

• 避免刺激性食物:减少食用辛辣、油腻、过甜及过咸的食物,以防加重关节疼痛和炎症反应。此外,还应尽量避免饮酒和吸烟,以防影响药物疗效或加重病情。

休息与活动

• 充足休息:保证每天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有助于缓解疲劳和减轻疼痛。在病情急性发作期,关节疼痛和肿胀明显时,应适当增加休息时间,减少活动量。

• 合理活动:在病情缓解期,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如散步、游泳、太极拳等,以维持关节的活动度和肌肉力量,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活动时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强度和时间,循序渐进。

心理调节

• 保持积极心态:了解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知识,认识到通过规范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病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可通过听音乐、阅读、与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放松心情。

• 寻求心理支持:加入患者互助小组或与病友交流经验,分享治疗过程中的感受和心得,互相鼓励和支持。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

日常防护

• 关节保护:避免长时间处于寒冷、潮湿的环境中,注意关节保暖,可佩戴护膝、护腕等防护用品。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使用较大和有力的关节,如用手掌提物而不是用手指,避免过度使用小关节导致损伤。

• 避免感染: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预防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因为感染可能会诱发类风湿关节炎的发作或加重病情。

问题七:在生活方式上需要做哪些调整呢厉主任?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对于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具体方法:

病情监测

• 症状记录:患者应养成记录病情的习惯,包括关节疼痛的部位、程度、发作时间,以及肿胀、僵硬等情况,还有活动能力的变化等,以便在就医时能准确向医生描述病情。

• 定期复查: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一般每1-3个月复查一次,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复查项目通常包括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肝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以及关节影像学检查。

治疗依从性

• 严格用药:患者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用药,不得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了解所用药物的作用、用法、用量及可能的副作用,如服用甲氨蝶呤可能出现胃肠道反应,需同时服用叶酸以减轻副作用。

• 遵循医嘱: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如在病情缓解期,医生建议进行康复锻炼,患者应按要求进行锻炼;若需要调整饮食,也应严格遵循医嘱。

生活方式调整

• 饮食管理:保持均衡饮食,多吃富含营养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瘦肉、鱼类、豆类等,避免食用可能加重炎症的食物,如高糖、高脂肪、高盐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 适度运动:根据自身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如在病情稳定期可进行散步、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以及关节活动度训练和肌力训练。运动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 心理调适:学会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通过听音乐、读书、与朋友交流等方式放松心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预防并发症

• 关节保护:注意关节的日常保护,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避免过度使用关节,如长时间用手指打字等。在进行家务劳动或工作时,可使用辅助工具,如长柄扫帚、椅子等,以减轻关节负担。

• 预防感染: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源。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

结语:好的,感谢厉主任的精彩讲解。相信通过刚才的分享,大家对类风湿关节炎也都有了更为清晰和全面的认识。面对这一慢性疾病,正确的诊断、及时的治疗以及积极的自我管理是通往康复之路的坚实基石。好了,本期节目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您的收看,再见!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