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节特别节目】韩丽萍、任芳、李改玲、刘哲颖 ——揭开“沉默杀手”的面纱:全面解读卵巢癌的防治策略
发表时间 2025-03-10 16:55   阅读 86019

主持人:各位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健康科普节目。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无明显症状,容易被忽视,很多患者一旦发现就是中晚期。同时卵巢癌恶性程度高,发病率次于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居第三位,但死亡率却高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所以卵巢癌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妇癌之王”。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医学部主任赵韩丽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任芳、副主任医师李改玲和刘哲颖做客演播室,为大家详细讲解卵巢癌的防治策略。希望通过今天的节目,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卵巢癌,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首先欢迎四位老师的到来,先和观众朋友们打个招呼吧。

嘉宾:观众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首先,我们请韩主任为大家讲解一下,卵巢为什么会得肿瘤?卵巢癌的发病相关因素有哪些?

韩:

卵巢是女性生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卵巢组织结构复杂,由多种细胞类型组成,包括:表面上皮细胞:它覆盖卵巢表面,易发生上皮性肿瘤。生殖细胞:可形成卵子,易发生生殖细胞肿瘤。性索间质细胞:分泌性激素,易发生性索间质肿瘤。卵巢肿瘤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卵巢不仅负责排卵还分泌雌孕激素等,复杂的功能增加了细胞异常增殖的风险。卵巢癌属于恶性上皮性肿瘤。

卵巢癌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它病因不明,可能与以下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1.排卵因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未生育、不孕可增加卵巢癌风险,而多次妊娠、口服避孕药和哺乳可降低卵巢癌发病风险。

2.遗传因素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尤其是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会显著增加卵巢癌的风险。携带 BRCA1 或 BRCA2 基因胚系突变女性的卵巢癌终身发病风险分别为  40%~60% 和 11%~27%,而一般女性卵巢癌终身发病风险仅为 1.4%左右。

3. 子宫内膜异位症   卵巢子宫内膜样癌和透明细胞癌主要来源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恶变。

另外还有一些研究表明,肥胖、吸烟、年龄的增长以及长期使用激素替代疗法(HRT)可能会增加卵巢癌的风险。总之,卵巢癌的发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主持人:谢谢韩主任的详细讲解。看来卵巢癌的发病因素非常复杂。

那么接下来我们请李老师为大家讲解一下,身体出现哪些症状时,需要警惕是卵巢癌?

李:

卵巢位于盆腔深处,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患者在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一些症状:

1. 腹胀、腹部不适或盆腔下坠:可伴食欲减退、恶心、胃部不适等胃肠道症状。有些患者感觉近期身体发胖,尤其是腹围、腰围增大明显。

2. 腹部摸到包块:如肿瘤生长超出盆腔或转移到腹腔,在上腹或下腹部可能摸到包块。

3. 压迫症状:肿块伴大量腹水甚至胸腔积液者,还可引起压迫症状,如横膈抬高可引起呼吸困难、平卧困难、气短、心悸;由于腹内压增加,影响下肢静脉回流,可引起腹壁及下肢水肿;肿瘤压迫膀胱、直肠,可有排尿困难或小便次数增多、肛门坠胀及大便改变等。

4. 疼痛:卵巢恶性肿瘤极少引起疼痛,但出现肿瘤破裂、出血、合并感染,或浸润、压迫邻近脏器时,可引起腹痛、腰痛等。

5. 恶病质表现:由于肿瘤生长迅速,患者营养不良及体力消耗,可能有贫血、消瘦等恶病质表现,这常是卵巢恶性肿瘤的晚期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症状并不特异,很多其他疾病也可能引起类似的表现,因此,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尤其是持续不缓解的情况,建议尽早就医检查。

三、主持人:谢谢李老师的讲解。看来卵巢癌的症状并不明显,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尤其是中老年女性。

主持人:现在的手术越来越微创,那卵巢癌能做微创的腹腔镜手术吗?能做机器人手术吗?我们请任老师为大家讲解一下。

任:

 因为大部分的卵巢癌在发现时已经是晚期,多伴有转移和粘连,通常需要开腹手术甚至多学科协作手术来彻底切除肿瘤。所以开腹手术在卵巢癌手术治疗中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但我们并不排斥具有微创手术指征的卵巢癌手术。不管是开腹手术还是腹腔镜手术,都要严格遵循无瘤原则。

卵巢癌能否做腹腔镜手术,关键看肿瘤的分期。如果是早期卵巢癌(肿瘤局限在卵巢、没有明显扩散),腹腔镜手术是完全可行的。医生通过几个“钥匙孔”大小的小切口,就能精准切除肿瘤,完成淋巴结切除。它的优势非常明显: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患者通常3-5天就能出院。不过要注意的是,这类手术对医生技术要求比较高!必须由经验丰富的妇科肿瘤医生操作,避免术中肿瘤破裂导致扩散风险。而对于晚期卵巢癌,腹腔镜更多用于诊断和评估,比如判断肿瘤能否被彻底切除,避免患者“白挨一刀”。

接下来是大家关心的机器人手术,它是在腹腔镜手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操作精准度上有了质的飞跃。机器人配备高清三维视野,能将手术部位放大数倍,让医生看得更清晰。其机械臂灵活度极高,能完成人手难以实现的精细动作。所以在处理复杂解剖结构时,比如盆腔深处的血管、神经,机器人能让医生操作更精细,减少出血和损伤。目前,机器人手术主要用于早期卵巢癌的分期手术,以及部分晚期患者的肿瘤减灭术。但这里必须强调:机器人手术的成功,不仅依赖设备,更依赖团队经验。以我们医院为例,我们医院有四台达芬奇机器人设备和多台国产机器人设备,机器人手术团队相当成熟,我们妇科郭瑞霞、纪妹、韩丽萍、张梦真、赵倩、谢娅以及我的团队都在机器人手术领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已完成近5000例妇科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并建立了严格的妇科恶性肿瘤术后随访数据库,术后生存率与国际数据接轨。

医学的进步给了患者更多选择,但“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无论是微创还是传统开腹手术,彻底清除肿瘤、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才是最终目标。希望每位患者都能找到值得信赖的团队,科学面对、积极治疗,谢谢大家。  

四、主持人:谢谢任老师的讲解。看来开腹手术、微创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手术在卵巢癌的治疗中都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具体选择哪种手术方式,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主持人:卵巢癌手术后的治疗同样很重要,请韩主任给大家谈谈卵巢癌是一个什么样的治疗模式。

韩:

近年来,随着靶向治疗药物在卵巢癌治疗中的应用,卵巢癌的治疗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单纯的手术+化疗,更新为 “手术+化疗+维持治疗”的全程管理模式。

初始治疗,以手术为主,手术是治疗的基石,是决定卵巢癌预后的一个关键因素。早期的患者需要进行全面分期手术,如果是意外发现的或者是手术不充分的患者,需要补充全面分期手术。对于晚期的患者,就需要进行肿瘤细胞减灭术,通常手术前会进行多学科团队(MDT)讨论,如果手术能够进行满意的减瘤,那我们进行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如果不能进行满意的减瘤,需要进行化疗之后的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再辅助化疗,化疗通常选用紫杉醇和铂类药物。然后根据手术中的情况,化疗的疗效以及基因检测的结果,制订一个维持治疗的方案,比如抗血管是生成药物或者PARP抑制剂或者两者的联合。

手术可以最大限度减低肿瘤的负荷,彻底切除肉眼可见的肿瘤组织,是决定长期生存和预后的重要因素,而化疗则是负责清除手术无法完全切除的残余病灶。然后维持治疗通过抑制和消除残余的肿瘤细胞,推迟进展、预防复发、延长无进展生存期等。

    如果患者出现卵巢癌复发,只有少部分患者会进行二次减瘤术。大部分患者会进行以化疗为基础的全身治疗,采用的化疗方案根据患者是否对于铂类化疗药物而定,若是铂类药物敏感的患者可使用初治的化疗方案,而铂类药物不敏感的患者则需要更改化疗方案,此外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同样需要进行维持治疗,预防再次复发。多次的铂耐药复发推荐参加临床试验。我们医院正开展多个卵巢癌临床试验,涵盖新药物、新疗法研究,为患者带来更多的治愈希望和选择。

化疗和维持治疗中都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需要通过对患者的宣教以及对骨髓的和胃肠道反应等其他副作用的管理,保证患者按时足量完成治疗。

术后规范随访也是全程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随访的目的是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可能的复发或转移。

在我们医院,对于卵巢癌这类复杂病症,一直推行MDT多学科诊疗模式。MDT讨论可不是简单的会诊,而是由妇科肿瘤专家、影像科医生、病理科医生、麻醉科医生等多个学科的资深专家齐聚一堂。大家围绕每一位卵巢癌患者的具体病情,从各个专业角度深入分析,共同制定出最科学、最适合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方案。从手术方式的选择,到围手术期的管理,再到后续的辅助治疗,每个环节都经过精心考量。甚至术中遇到突发情况,也能立刻启动多学科会诊。这种模式让患者从“单兵作战”变成“团队护航”,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显著提升。

所以,目前卵巢癌遵循全程规范化管理理念,同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通过 MDT讨论,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合适的初始治疗方案和维持治疗方案同时管理不良反应和规范随访,这样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五、主持人:谢谢韩主任的详细讲解。看来卵巢癌的治疗需要规范化全程管理,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协作。

主持人:接下来,针对卵巢癌可能会遗传这个问题,大家都比较感兴趣,我们请任老师再为大家详细解答一下,卵巢癌的遗传倾向以及如果患了遗传性卵巢癌,家人应该怎么办?

任: 

卵巢癌确实有一定的遗传倾向,约20%~25%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与遗传因素相关。遗传性卵巢癌最常见的类型是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它与BRCA基因突变有关,90%的遗传性卵巢癌与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相关。其次是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综合征又称林奇综合征,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主要由DNA错配修复基因 (MMR)突变导致。

如果家族中有成员确诊为遗传性卵巢癌,尤其是与BRCA基因突变相关的卵巢癌,其他家庭成员,尤其是女性成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首先,建议进行相应的基因检测,以确定是否携带相关的基因突变。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那么这些家庭成员属于高危人群,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筛查和预防措施。

对于高危人群,可以考虑进行定期筛查,包括超声检查和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检测(如CA-125 人附睾蛋白4)。此外,对于某些高危女性,尤其是已经完成生育计划的女性,可以考虑进行预防性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以显著降低患卵巢癌的风险。国内外指南推荐BRCA1突变女性在35-40岁考虑手术,BRCA2突变女性可延迟至40-45岁。MMR相关基因突变者因同时增加子宫内膜癌发病风险,推荐在完成生育后,同时切除子宫及双侧输卵管卵巢。实施此手术之前,也应考虑手术对患者生育的影响,在告知患者降低乳腺癌和卵巢癌患病风险的同时,也要告知与手术绝经相关的风险和弊端(如骨质疏松症、心血管疾病等)。著名影星安吉丽娜·朱莉因携带BRCA -1的基因突变,她选择在37岁和39岁分别做了乳腺和双卵巢输卵管的预防性切除手术,以彻底降低致癌风险。

六、主持人:谢谢任老师的解答。看来有家族史的女性要特别警惕。遗传性卵巢癌的家庭成员需要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及时进行基因检测,必要时预防性手术。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请刘医生为大家讲解一下,卵巢癌的其他高发人群还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进行筛查,尽早发现卵巢癌? 

刘:

卵巢癌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女性,它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卵巢癌的高发人群除了携带遗传性卵巢癌相关基因突变的女性,其次就是有乳腺癌、卵巢癌、结直肠癌家族史的女性,尤其是直系亲属中有卵巢癌或乳腺癌患者的人群。再者是未生育或晚生育的女性、长期使用激素替代疗法和月经初潮早于12岁、绝经晚于55岁的女性,最后高脂肪饮食者和长期暴露石棉、滑石粉等有害物质环境中的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也相对较高。

卵巢癌的筛查目前仍然是一个挑战,卵巢位于盆腔深部,临床症状出现较晚,早期发现病变目前仍较困难。除了定期体检之外,身体感到上述不适时,可通过如盆腔检查、肿瘤标志物(如CA125、CA19-9、HE4等)检测、阴道超声等检查,较早发现病变。阴道超声检查:可避免肠道气体干扰,明显优于经腹部超声检查,是最常用的卵巢癌的筛查方式,常作为筛查卵巢癌的首要手段。血CA125仍为最有价值的筛查手段。单独CA125检测对于卵巢癌的早期检出率仍很低,且缺乏特异性,一些患者也可能出现假阳性。HE4与CA125有相似的敏感性,但特异性更强,更能区分良恶性肿物。必要时可两者联合互为补充,更有优势。CT及MRI、PET/CT检查:可作为二线筛查手段。

对于高危人群,如有家族史或BRCA基因突变的女性. 建议定期进行超声检查和CA-125检测,以便早期发现病变。此外,基因检测也是高危人群筛查的重要手段。

七:主持人:最后,我们请李老师为大家讲解一下,我们生活中该如何预防卵巢癌。

李:

虽然卵巢癌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降低风险。首先,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其次,更年期的女性,如果需要长期使用激素替代疗法,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最后定期体检和关注身体变化也非常重要。对于有家族史的女性,建议进行基因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定期筛查或预防性手术。

主持人:看来预防卵巢癌需要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尤其是高危人群需要更加注意。

主持人:非常感谢四位老师的精彩讲解!通过今天的节目,我们对卵巢癌的发病相关因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筛查手段和预防措施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希望大家能够提高对卵巢癌的认识,尤其是高危人群要定期进行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再次感谢四位医生的到来,也感谢各位观众的收看!提前祝大家妇女节快乐,身体健康!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