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讲堂】孙彦琴: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 开启心脏健康新路径
发表时间 2024-08-25 16:48   阅读 85896

健康大河南讯:(文|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医师 孙彦琴)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冠心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在冠心病的治疗领域,中西医结合正展现出独特的优势,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

一、西医治疗冠心病:精准迅速的 “利刃”

西医治疗冠心病有着明确的诊断标准和成熟的治疗手段。在诊断方面,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等先进技术,能够精准判断冠状动脉的病变部位、程度和范围。

治疗上,药物治疗是基础,如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能有效防止血栓形成;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可降低血脂,稳定斑块;β 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能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脏功能。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和外科手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能够快速开通狭窄或阻塞的血管,恢复心肌供血,显著缓解症状,挽救患者生命。然而,西医治疗也并非十全十美。药物的长期使用可能带来一系列副作用,如阿司匹林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出血风险增加;他汀类药物可能导致肝功能损害、肌肉疼痛等。介入和手术治疗虽然能迅速改善血管状况,但术后仍存在血管再狭窄的风险,且手术创伤对患者身体也有一定影响。

二、中医治疗冠心病:整体调理的 “良方”

中医将冠心病归属于 “胸痹”“心痛” 等范畴,认为其发病与人体气血阴阳失调、脏腑功能亏虚以及气滞、血瘀、痰浊等病理因素密切相关。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观念,强调从人体的整体出发,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和脏腑功能。

在治疗手段上,中药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活血化瘀类中药(丹参、川芎、红花等)能够改善血液流变学,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胸痛症状;芳香温通类中药(麝香保心丸等)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迅速缓解心绞痛;益气养阴类中药(如生脉饮等)能调节心脏功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机体免疫力。此外,中医的针灸、推拿等疗法也可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经络气血,改善心脏功能。中医治疗的优势在于副作用相对较小,注重整体调理,能够改善患者的全身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中医治疗起效相对较慢,对于急性发作的冠心病患者,难以在短时间内迅速缓解症状。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强强联合的 “新策略”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并非简单地将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方法相加,而是有机结合,取长补短。在治疗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不同阶段,制定个性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在冠心病的急性发作期,西医的急救措施如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介入治疗等能够迅速缓解症状,挽救生命。同时,配合中医的活血化瘀、芳香温通类中药,如速效救心丸等,可进一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提高抢救成功率。在病情缓解后的稳定期,西医的药物治疗继续控制病情进展,如坚持服用抗血小板、降脂、降压等药物。中医则侧重于整体调理,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症状,辨证论治,开具中药方剂或选用中成药,改善患者的气血阴阳失衡状态,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病情复发。例如,对于伴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在西医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的益气活血利水法,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减轻水肿等症状。此外,中医的饮食调理、运动养生等方法也可融入患者的日常生活,如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避免过食肥甘厚腻,适当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有助于促进康复。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具有显著的优势,它既发挥了西医精准迅速的治疗特点,又体现了中医整体调理、副作用小的长处。通过中西医的有机结合,能够为冠心病患者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为冠心病的防治开辟一条新的路径。希望广大患者能了解并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这一理念,积极配合医生,共同战胜冠心病这一健康威胁。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