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对话】刘丽娜:破解乳腺癌防治迷局--高危因素、早期信号与科学干预全攻略
发表时间 2025-04-24 16:46   阅读 86583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中国抗癌协会媒体传播工作委员会与河南广播电视台健康大河南联合承办的肿瘤防治《名医对话》。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乳腺肿瘤科主任医师刘丽娜做客演播室,与大家深入探讨乳腺癌这一话题。

首先刘主任跟我们打个招呼

刘主任:主持人好,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Q1:刘主任,您好!乳腺癌作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那什么是乳腺癌?哪些人群属于高发群体?

乳腺癌是乳腺上皮细胞在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增殖失控的恶性肿瘤。它被称为“女性健康头号杀手”,全球每年新发超200万例,在我国发病率以每年3%-4%的速度递增。  

在这里,我将高发人群总结为“三高两晚一遗传”:  

1.年龄高危:40岁以上女性风险显著上升;  

2.激素高危:初潮早(<12岁)、绝经晚(>55岁)、长期服用雌激素类药物;  

3.生育高危:未生育、晚育(>35岁)或未哺乳;  

4.遗传高危:有乳腺癌家族史,尤其携带BRCA1/BRCA2基因突变者风险增加5-10倍;  

5.代谢高危:肥胖(BMI>30)、高脂饮食、缺乏运动人群。  

Q2:刘主任,很多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乳腺癌早期有哪些容易被忽视的症状?女性朋友日常如何自我检查?

乳腺癌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但仍有蛛丝马迹可循,比如:  

无痛性肿块:质地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  

皮肤改变:酒窝征、橘皮样变、局部红肿;  

乳头异常:血性溢液、乳头内陷或偏斜。  

在这里分享给姐妹们一个自我检查口诀:每月月经后第7-10天,牢记“一看二摸三挤压”:  

1. 看:对镜观察乳房对称性、皮肤有无凹陷;  

2. 摸:三指并拢以画圈方式按压全乳,注意外上象限(60%肿瘤好发区);  

3. 挤:轻捏乳头查看有无溢液。  

发现异常请立即就医,记住:乳腺癌早诊早治的5年生存率超90%!

Q3: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手术、化疗、靶向治疗等。能否简要介绍这些手段的适用场景和最新进展?

目前乳腺癌治疗已进入“精准个体化治疗时代”,我们会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经过多学科会诊,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例如:  

手术:早期患者的优选,通过保乳手术联合放疗,效果可以媲美乳房全切术;  

化疗:中晚期或高危患者的“守门员”,新型脂质体药物能够降低副作用;  

靶向治疗:HER2阳性患者的“狙击枪”,如曲妥珠单抗、TKI药物、ADC药物等;  

内分泌治疗:激素受体阳性患者的“持久战”,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  

放疗:保乳术后及高危患者的“巩固防线”,精准调强技术保护心肺。  

重大突破:三阴性乳腺癌迎来免疫治疗+化疗的“黄金组合”,PARP抑制剂为BRCA突变患者带来生命曙光。

Q4:刘主任,‘精准医疗’是当前肿瘤治疗的方向。乳腺癌患者如何通过基因检测、分子分型等手段实现个体化治疗?

“同病异治”是精准医疗的核心。在临床工作中,我们通过分子分型将乳腺癌分为三种类型:  

- Luminal型(激素依赖型):以内分泌治疗为主;  

- HER2阳性型:以靶向治疗+化疗为主;  

- 三阴性型:化疗+免疫治疗为主。  

同时,基因检测可指导用药:如21基因检测(Oncotype DX)可以预测化疗获益;BRCA检测可以筛选PARP抑制剂适用人群。

未来,液体活检(ctDNA)将实现“动态监测肿瘤演变”。

Q5:免疫治疗在肿瘤领域备受关注。乳腺癌免疫治疗的研究现状如何?未来是否会成为主流治疗手段?

免疫治疗为三阴性乳腺癌打开新局面,对于早期患者来说,通过免疫联合化疗,能够明显提升病理完全缓解率;那么对于晚期患者而言,PD-1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使晚期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但需筛选PD-L1阳性或高肿瘤突变负荷(TMB)人群。  

虽然免疫治疗效果良好,但目前研究仅支持三阴型乳腺癌患者应用,未来研究方向包括双抗药物、个性化肿瘤疫苗和CAR-T细胞治疗。免疫治疗或将成为“联合治疗方案标配”。

Q6:刘主任,AI技术正逐步渗透医疗领域。您认为AI在乳腺癌筛查、诊断和治疗中能发挥哪些作用?

目前AI正在重塑诊疗模式,例如:  

筛查:深度学习读片系统辅助钼靶诊断,敏感度达95%;  

病理:AI识别HER2/ER表达,减少人为误差;  

预后:算法整合临床数据预测复发风险,如IBM Watson;  

治疗:影像组学指导手术方案,机器人辅助精准切除。  

但需牢记:AI是医生的“智慧助手”,而非替代者,在日常的医疗工作中,仍需要以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为主。

Q7:刘主任,社会上流传着‘乳腺增生会癌变’‘按摩能预防乳腺癌’等说法,这些观点是否科学?您如何看待?

首先,我需要明确表达我的观点,以上说法并无科学依据。 

真相是:单纯性增生属生理现象,癌变率不足1%;但非典型增生需密切随访。 

乳房按摩通常是通过手法对乳房进行挤压、揉搓等操作,目前并没有科学依据能够证实其可以预防乳腺癌。相反,不恰当的乳房按摩可能还会对乳房造成伤害,如导致乳腺组织损伤、引发炎症等,从而增加患乳腺疾病的风险。

姐妹们请记住:健康没有捷径,科学防治才是正途!

Q8:刘主任,防大于治是肿瘤防治的核心理念。针对乳腺癌,您建议女性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预防?

防癌需“三管齐下”:  

1. 生活方式:管理体重、保持BMI<24,每周进行150分钟有氧运动,戒烟限酒,母乳喂养≥6个月;  

2. 筛查策略:  

- 40岁以上:每年1次钼靶+超声检查;  

- 高危人群:需加做乳腺核磁检查;  

3.情绪管控:不良的情绪有可能导致激素水平的紊乱、内分泌失调影响乳腺健康。

姐妹们,乳腺癌可防可治,关键在于“早”字。让我们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做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最后送大家一句话:“乳腺健康三分天注定(遗传),七分靠行动(健康生活、自查体检)”——愿每位女性都拥有“乳”此美好的人生!

主持人:非常感谢刘主任今天为我们带来如此全面、专业的乳腺癌科普讲解。将乳腺癌防治知识融入日常生活,积极倡导身边女性关注乳腺健康,定期进行规范筛查,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好了,本期节目就这里就要结束了,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