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广播电视台乡村频道 林琳 马朕 杨小光(通讯员:李鹏飞)
“大家抓紧时间把出炕的烟分级打捆,今天下午烟站就要停磅了。”10月31日,三门峡市灵宝市焦村镇常卯村种植的800亩烟叶采烤进入尾声,常卯村党支部书记许珂玮奔走在烤房点,指挥烟农打好收官之战。
在焦村镇常卯村集群烤烟点,打开烤烟房门,满目金黄映入眼帘,浓郁的烟草香扑鼻而来。烟农们正忙着将下炕的烟叶分拣、打捆、装车,争分夺秒送往烟站交售,现场呈现一派繁忙景象。
“我家今年种了150亩烤烟,都生长得很好,烘烤出来的品质也很好,每亩地毛收入在3300元左右,总产值能达到50万元。”焦村镇常卯村3组烟农许勤艺是种烟大户,技术过硬,一片片烟叶是他家的“致富叶”。
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近年来,焦村镇常卯村坚持党建引领,把大力发展烟叶种植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通过“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形成“村书记带头抓、村干部带头管、农户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据悉,该村种植的800亩烟叶今年产量可达14万斤,总产值约210万元,惠及农户30余户。
“我们村已经流转土地1200多亩,其中800亩用于发展烟叶种植,有效盘活了闲散土地资源,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还能让村民有地租和务工双份收入,真是一举三得。”许珂玮说道。
据许珂玮介绍,为改善烟叶生产条件,让烟农可以享受到更优质的服务,常卯村里近两年共新建电烤房52间,切实帮助烟农解决烤烟“难题”。合作社先后投资40余万元购买了5台手扶车、6台除草机、14台培土机、1台农业无人机等现代农业机械设备,每年可节省20万元人工成本,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专家说我们烟田土壤的含氮量有点高,我们就积极探索烟叶和小麦轮作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土壤氮含量,同时增加了一季粮食作物的收入,还省去了除草成本,也是个一举三得的事情。”许珂玮颇有心得。
近年来,焦村镇常卯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烤烟种植产业,积极对接烟草公司,从育苗到移栽、管理、采收、烘烤等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手把手指导,实现从“传统种植”向“标准化种植”的转变,让绿叶变“金叶”,鼓起农民群众的“钱袋子”。据了解,焦村镇今年烟叶种植面积达到1500余亩,涉及5个栽烟村,产值500万元左右。
阳光下,许珂玮拿出一叠烟叶交售凭证,露出灿烂的笑容。毋庸置疑,这份“成绩单”令人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