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广播电视台乡村频道 马彬 曹青(通讯员:薛卫纳)
今年8月新蔡县月亮湾街道居民赵某起诉于某,双方曾经因为房屋宅基矛盾纠纷就报警处理过,但派出所调解无果,街道和村委人民调解委员会及法院诉前调解也未成功。在今年9月于某对赵某又进行反诉,法庭把两起诉讼一并转到月亮湾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委托月亮湾街道调解委员会再次进行调解。
某街道调解委员会接到这起案件之后,因双方当事人年龄偏大、情绪易激动、矛盾积怨已久,而且矛盾已经上升到起诉法院的阶段,调解员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为了及时控制事态的发展和矛盾的进一步激化,便及时成立了专案调解小组,针对这起房屋宅基纠纷的矛盾激化程度和矛盾焦点及纠纷的特殊性,指派专业的调解员专门负责调查调解。当日,调解员就到村委进行走访、调查,了解两家的纠纷的实际情况以及矛盾起因纠纷的关键点,并到现场进行拍照取证。根据走访了解到,赵某和于某是东、西邻居,赵某的房子建在二十年前,后来于某建房时,赵某说自己建房时留了50公分的屋檐滴水,要求于某也要留出50公分的屋檐滴水,于某虽然留出来滴水了,但是心里留下了不愉快的心结。之后两家为了其他事情产生矛盾时,两家又扯到屋檐滴水的问题上了,这时候他们都补办了宅基证,但是实际建筑面积和宅基证的面积有出入,两家通过村委签订了调解协议,参照宅基证的面积,丈量出两家的一米屋檐滴水不是各50公分,而是赵某20公分,于某80公分,签协议时赵某很不情愿,为了平息矛盾才勉强签字。现在赵某想翻盖新房时,于某要求赵某要留够80公分的屋檐滴水,否则不让动工。矛盾再次被激化,双方争执不下,发生争吵,继而报警,街道派出所出警也只是制止了矛盾冲突,但是并没有彻底化解矛盾,所以导致了双方先后到法院相互起诉对方。在了解事情的经过后,调解员将双方当事人约到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以谈心的方式进行沟通、分析矛盾纠纷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进行思想疏导的工作,又通过以案释法等形式向双方当事人讲解相关法律法规,最后调解员提出建议:就在原来的协议基础上,让赵某什么时候建新房时再撇出来30厘米加上原来的20厘米,合计是50厘米,同时于某不得干涉赵某以后的建房问题,这也符合乡约民俗。在调解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耐心开导下,使双方感受到了调解员的耐心和热心以及设身处地地为争议双方着想,便欣然同意了调解员的建议,双方当事人签订了调解协议书。
本案是一起典型的宅基纠纷,调解员首先采取了背靠背的调解方法,充分了解双方当事人的实际矛盾纠纷情况,调解员坚持依法公平公正调解的同时,采取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疏导方法,通过对《土地管理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的宣讲及运用历史典故、乡约民俗等方法,让法律法规彰显公平、公正的同时,使这起沉积二十多年的宅基纠纷得到了彻底化解、恢复了邻里和睦,维护了社会和谐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