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学完成河南省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
发表时间 2024-01-08 15:09   阅读 35831

近日,由河南科技大学承办的2023年河南省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带头人示范培训班顺利完成了各项培训任务,为我省加快形成与产业需求相适应、与农村、农业发展相协调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素养奠定了坚实基础。2023年度,河南科技大学圆满完成200名学员培训任务,学员综合评价满意度98%以上。

本年度高素质农民培训紧紧围绕全面支撑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坚持需求导向、产业振兴、分层实施、全程培育,着力突出粮油稳产保供任务目标,开展了以小麦、玉米、甘薯为主题的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带头人示范培训班,将课程分为综合素养课、专业能力课和能力拓展三大课程模块,具体细化为“课堂培训+在线学习+基地实训+市场考察+讨论交流+现场演练+考试考核+跟踪服务”八个环节,内容涵盖党和国家“三农”政策法规、生产技术、产业融合、食品安全、电子商务、品牌打造等内容,圆满完成了各环节的培训任务,取得了预期效果。

注重思想引导,强化“三农”情怀。为做好此次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河南科技大学副校长侯小改教授,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部主任李友军教授,农学院(牡丹学院)院党委书记张君新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向全体学员阐释了河南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具体涵义和时代意义。邀请了洛阳市理论宣讲团成员霍玉敏教授与学员探讨了推进乡村振兴和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与时代要求,让参训学员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为顺利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满足学员需求,提升技能素养。为全面抓好河南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在项目谋划启动前期开展了摸底调研,对学员迫切关心的培训课程需求、形式以及政策方面的诉求等进行深入的意见征集,为设计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和扶持政策落地等提供了依据。以“科技赋能+生产实际”“头脑风暴+产业振兴”等为主题,围绕“两稳两扩两提”的粮食生产目标和特色产业组织培育目标,河南科技大学充分挖掘师资力量,选聘了一批优秀教师授课,参与授课的教师均具有高级职称或乡村产业“能人”,确保培训课程科学合理、实用、管用,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同时,持续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培训,依托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等在线学习平台,要求学员登录“云上智农”APP完成40学时培训任务,实现了线上学习全程可追溯。

组织交流探讨,增强培训效果。培训期间,学校给参训学员提供了交流展示的机会,鼓励学员将自己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产品实物和包装展示给全体学员和老师,为学员产品提供了全方位的展示机会,达到了促进交流、拓展学习的目的。除了因地、因时制宜的教学安排之外,在课程教学和其他各培训环节落实过程中,充分强调了互动、参与式教学方式的运用。线下教学活动授课教师与学员互动交流活跃,传统单向知识灌输转换成双向知识的碰撞和研讨,启示启发效果明显,有效推动学员思维、理念、思路的转变、眼界视野的开阔及创新创业等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同时,在高素质农民培育结束后,河南科技大学将通过电话回访、集中指导、微信互动、上门走访等方式,积极开展跟踪指导和服务,持续畅通培育单位与学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及服务。(刘飞)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