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番茄秧种地里了,下步该咋弄?”“新春,您浇水干啥?不是有水管、喷头吗?”“新春,冬天这么冷,您咋还通风呢?”“新春,秧苗松土咋弄?”日前,在正阳县熊寨镇王楼村辖区的番顺产业园,不少种植户由于之前没接触过大棚的番茄种植,就主动来到刘新春承包的大棚,虚心请教,往往是“即兴而来、满载而归”!
棚外天气已转冷,棚内依旧暖如春。走进大棚内,一畦畦番茄秧苗“撒欢”一样地茁壮成长着,色泽鲜绿,让人赏心悦目,棚里的工人们熟练地定植、松土、浇水,还不忘“浏览”棚内的一个个细长细长的体温表和更换棚内的“蚊虫粘板”,一派忙碌景象。
据从事大棚种植多年、自学成才、经验丰富的“土秀才”刘新春介绍,到明年五一节前后,这些番茄秧就能“出果”了,冬季种植番茄,尤其要注意保温、保湿、保光,时刻关注大棚内的体温测量计,对长势不旺的秧苗最好自己动手浇水,及时打开、关闭大棚外的“保温被”,还要在温度升高时及时打开大棚内的通风设施,必要时打开所有通风设施,让大棚内的温度保持恒温,对特色种植感兴趣的还可以在下载云上智农软件后多观看里面的视频,这也是他参加县里组织的技能培训后学来的,受益匪浅!
调查研究,摸清情况,发现和培养一批技术精湛、乐于助人的田专家、棚秀才、草大咖、农技员、机能手等,申请项目,招商引资,给政策,搭平台,学技术,多帮扶,送关怀,解诉求,培育和孵化更多在家门口稳定创业的乡土人才,让“乡土专家”主动扛起来、产业做起来、活动走起来、荣誉给起来,不断拓展和延伸了一条条特色产业链条,切实增强特色产业的“活血”功能,这是近年来交通银行河南省分行驻村工作队和熊寨镇王楼村两委同心协力把产业振兴“致富路”拓展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富的抓手,更让蓬勃产业铺就更多农民群众的致富路。
通过数年发展,如今的王楼村已由当初的农业种植为主成功发展到以农田规模化种植、秸秆回收与加工、农资社会化服务、大棚链条化运营、快递站点辐射周边、灯笼代工带动更多村民就业、绿色防控科学预防、旅游观光餐饮、门窗加工、玻璃加工、电车销售与维修、食品零售为主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快速发展模式,不仅吸引更多本村村民返乡创业、稳定就业,日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还创造更多工作岗位,接纳更多周边地区村民的务工就业,全方位、多角度地拓宽农民群众增产增收渠道,大力提升农民发展产业的热情、干劲,持续做好“土特产”文章。
下一步,按照特色农业提质增效思路,省交行驻村工作队将和省交行帮扶党支部、正阳县各级各部门同心协力,当好为民服务“店小二”,解好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事项,加大特色产业的落地、扶持和宣传力度,进一步做大、做强王楼村特色产业亮点,当好“领头雁”,让王楼村越来越强大的特色产业能够充分带动广大农村地区的乡村振兴,走好共同富裕道路,交通银行河南省分行驻王楼村驻村第一书记刘闯自信满满地表示道。(陈乾绪 滕敬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