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学子赴新蔡县开展“三下乡”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感悟
发表时间 2025-08-13 14:28   阅读 89725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今年七月,带着对这句诗的期许,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豫缘烛火”支教队的脚印,印在了盛夏的乡村泥土里。

初到时,教室的墙皮虽有些斑驳,孩子们眼中的光却格外明亮。实践队员和孩子们一起在课堂上探索知识,从拼音汉字到数理公式,从诗词歌赋到科学常识,把课本里的文字变成生动的互动;课间时,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彼此的故事,让陌生的距离在欢声笑语中渐渐消融。教案上的计划,在与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相处中,慢慢有了更鲜活的模样——对小学生,实践队员们多些耐心引导,用趣味点燃他们对学习的好奇;对初中生,实践队员们试着平等交流,用理解回应他们成长的困惑。

支教过程中,实践队员们还带领着同学们一起劳动,一起打扫校园,一起包饺子,身体力行地带领同学们领略劳动的意义。在经历了辛苦的劳动后,看着整洁的地面,又或是美味的饺子,劳动的意义也就在此刻显现:劳动创造出幸福的成果。

不仅仅在学校里,支教队员们也关心着学生们更多方面的情况。支教老师们三两组队,共同前往学生家中进行家访,关心学生们在家里的生活,在家里的学习条件,以及学生们的家庭环境。同时也和家长们进行友好沟通,共同为孩子们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此外,支教队员们还走进乡间,与村民们交谈,了解当地民生情况,包括粮食收成,医疗保障,养老基金等;同时在实践队外联部的联络下,他们还与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交谈,了解当地及周边村庄发展情况。收集完信息后,实践队召开了关于乡村现状的讨论会,共同思考解决乡村问题的办法。

支教尾声,实践队员们精心准备了一场由学生们和老师们共同演绎的告别晚会,有学生们的歌唱表演,也有老师们的精彩合唱;有学生们的活泼舞蹈,也有老师们演绎的经典小品。节目多样,引人入胜,赢得了在场观众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离开时,太阳为支教队员们投下了送行的晨光,照亮了来时踏过的路,也映着孩子们不舍的脸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份跨越城乡的联结从未因距离消散。原来诗里的道理,要在并肩流汗时才懂:所谓支教,从来不是单向的奔赴,而是支教队员们与土地、与孩子们,一起在时光里,种出了彼此的光。

日后,“豫缘烛火”社会实践队也会继续参加关爱乡村儿童,关心乡村儿童教育的公益活动,为乡村儿童健康成长出一份力,同时也会多加关注乡村发展情况,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力量,为时代贡献青年力量。(通讯员:杨晟)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