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抗旱保粮的烈日田埂到信访调解的星夜灯火,从精神障碍患者的温情送治到慈善捐赠的爱心长龙,2025年,平舆县清河街道以党旗为引领,在基层治理的答卷上写满“双向奔赴”的注脚。
党旗领航:破十年积冰,守万亩粮安
2025年4月,党工委书记张永利率调解团队多次冒雨夜访,依托冯寨社区党支部书记姜新建的“亲情纽带”,跨社区化解王堂社区郭姓两家十余年宅基纠纷。“有些路,走着走着就近了;有些事,做着做着就顺了。”张永利时常以此勉励随行人员,这番话也成为破冰的关键。截至8月,冯寨、孟庄等社区类似纠纷陆续化解。
面对今夏持续高温,街道党员先锋队联合群众组建生产互助队,昼夜驻守一线。7月建成40眼应急井,8月新开工24眼水井昼夜施工,党员干部捐赠的百台水泵、千箱矿泉水直供社区,志愿服务队累计为缺劳力家庭浇灌农田800余亩。
温情善治:从特殊群体到全民慈善
8月8日凌晨三点,街道综治中心接报后,联合社区人员将一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连夜送治驻马店安康医院,并对17名“有奖监护”患者评估干预。8月20日,再送治一名未达标患者。
8月21日,“乡村振兴 豫善同行”慈善一日捐活动现场,班子成员带头,党员干部踊跃捐款。募捐箱前排起长队,机关党支部10分钟募集4700元。
全民共治:新风尚赋能新格局
移风易俗见实效:红白理事会推动婚丧简办标准落地,2025年婚丧事简办率显著提升。群众自发将“省下份子钱”注入公益,形成“份子钱变助学款”新风尚。
社会力量齐参与:敬老院门前、抗旱前线、农家书屋、中心校内,民众自发捐资捐物,爱心遍地传递。
文艺演出展风采:作为“平舆县2025年四季村晚示范点”,王堂社区的“盘龙队”“舞狮队”“戏曲队”等民间组织,以文艺演出传播党的政策,潜移默化推进移风易俗。
结语:精微之治诠释初心答卷
“基层治理既讲政策硬度,更需民生温度。”——党工委书记张永利的攻坚宣言,化作街道的实践注脚:从送治患者的专车驶向医院,到抗旱前线传递的水管;从募捐箱前的长队,到信访户门前的叩门声——清河街道以党心聚民心,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绣出“党旗所指、民心所向”的善治图景。(通讯员:许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