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赵亮:一心为民 照亮乡村振兴之路
发表时间 2024-11-23 22:10   阅读 85955

在大别山腹地,有这样一个宛如明珠般的小山村——河铺村,它承载着厚重的红色文化与丰富的生态资源,是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也是许世友将军故里所在地。2022年11月以来,在这片红色的沃土上,有一位青年不知疲倦地带领全村老百姓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振兴发展之路,他本人也得到了当地群众的高度认可和上级组织的表彰奖励,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入党誓言。他,就是信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派驻新县田铺乡河铺村的第一书记——赵亮。

积极响应组织号召。2022年底,组织上遴选新的一批驻村第一书记时,他的妻子刚刚诞下第二个孩子,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正是家庭最需要他的时候。然而他积极响应组织号召,毅然舍下小家,投身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这一伟大而光荣的事业中。当他带着坚定的信念和满腔的热情来到河铺村时,面对的却是游客稀少、农产品滞销、群众收入降低等一系列难题,但他没有畏难和退缩。他深知,这只是暂时的困难和问题,要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掌握情况,找到症结所在。于是,他便穿梭在河铺村的每一个村组、每一户人家,用脚步丈量这片土地,用真心倾听百姓呼声。

忠实践行党建引领。对于乡村振兴来讲,党建工作就是定海神针。赵亮狠抓业务知识学习,认真领会乡村振兴相关讲话和文件精神,深入调研,形成针对性工作计划。他积极探索整合阵地资源,规范村党支部建设。“三会一课”不再是形式,而是成为凝聚党员力量、促进思想交流的重要平台。精心培养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选拔有能力的人充实村“两委”班子,优化队伍结构。在他的努力下,党组织就像一块强大的磁石,把村民们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升,成为河铺村发展的坚强核心。

多措并举改善民生。改善基础设施,是赵亮为河铺村绘制的一幅民生画卷。他积极奔走,为村里争取项目和资金,就像一位不知疲倦的行者。一盏盏新架的路灯,在夜晚照亮了村民回家的路,温暖了每一个人的心;他想方设法,对部分村民组道路、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进行提升改造;利用相关项目完善乡村道路维护管理,加强环境整治,建立长效保洁机制。在他的精心雕琢下,河铺村变得净、绿、亮、美,仿佛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在大别山中徐徐展开。

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他结合当地实际,引导村民发展特色种植和旅游产业。邀请专家指导,组织村民技能培训,为村民打开了知识的宝库。兰花培育大棚、中药材、菊花等种植项目相继涌现,这些项目不仅利用专项资金建成,更是成为带动脱贫群众增收、增强村集体经济的强大引擎。随着新县全域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河铺村作为“十百千万”乡村示范引领村,农家乐、民宿、文创商店等如繁星般点缀在村庄各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逐年扩大,村民的致富之路越走越宽广,那是希望在田野上跳跃的旋律。

持续抓好文化教育。他不断改善村里图书阅览室和教学条件,让知识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村民的心灵。文化广场上的文艺演出、农家书屋的读书活动、文化大礼堂的义诊以及“三星文明户”等评选活动,营造了良好的风尚,让文明之花在河铺村绽放。在“饺子宴”活动现场,他带领志愿者们传递温暖,引导群众移风易俗,让乡村文明建设更上一层楼。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道路上,赵亮是一位暖心的守护者。他心系每一位脱贫户,为那些因病、因残、因意外事故致贫的家庭申请救助政策,为他们排忧解难。驻村以来,他认真完成脱贫群众各项奖补等申报工作,确保政策落实到位。派出单位和他这个驻村第一书记带来的帮扶资金和物资,如同冬日暖阳,温暖着村民的心,购买农副产品等方式更是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

赵亮,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第一书记的责任与担当。在他的带领下,河铺村从一个贫困落后的小山村蜕变成了美丽幸福的新农村。但他深知乡村振兴永远在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作为一位执着的追梦人,他不满足现在的成绩,正在按照“两个更好”殷殷嘱托,团结带领河铺村全体村民,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向着“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行!(通讯员:新宣)


公众号二维码